我国牦牛的故乡,在西部高原地区。我曾在雪山牧场,在崎岖的山道上,在藏民家里,饱赏过牦牛的风采,才知道它在高原居民生活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位置。 今天人们想看看牦牛,若没机会涉足青藏高原,那只有去动物园,才能观赏到它的体态容貌。
牦牛的 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生息。按着季节,随着主人的意愿,在春夏秋冬草场上搬迁。夏季是它生活的黄金季节,绿草茂盛,饱餐丰食。这期间,膘肥体壮,进人隆冬,寒流袭来,绿草枯黄,风吹雪盖,枯草所剩无几,生活开始紧张了。进入春季,便是它生活的青黄不接时侯。这时勤劳的主人,把储备有限的干草、饲料,拿出一把分给老弱病残,照顾它们,而体魄稍健的往往还得不到主人的优惠。饥饿的煎熬,于是就拼命舔噬着枯草,支撑着身躯。 牦牛的前额又扁又宽,尖利的硬角扭曲着,又粗又长,整个神态显得厚重敦实。对于它的主人,性情温顺,服服贴贴,从不撒野,从不暴怒。莫看它憨态可掬,与人无争,但对付起野兽来可厉害哩!狡猾的豺则会机灵地跳到它的脖颈上,抠瞎它的双眼,又象蝙蝠一样紧粘在它身上,从它的臀部把肠子拉出来,乃至置它于死地。因此牦牛特别恨豺,一见着就要冲上去搏斗,拼个死活。为了抗御敌人,白天吃草的牦牛总是成群结伙,一发现敌情,即刻组成威武的阵势,使对手不敢贸然攻袭;晚上在牛圈里而息,它们双目明睁,长角高昂,一面沉思地反刍,一面警视着前方,一有窜犯之敌,便齐声吼叫,从地上奋起,乃群起出击,把来敌就地击毙或远远地撵跑。牦牛对待天敌,可谓齐心尽力,勇往直前。 牦牛性成熟较晚,四岁才开始“谈情说爱”,并生育。每年的公历十月份左右,雄性牦牛会从深山老林里急急忙忙赶回故地,“婚配圆房”,“蜜月”过后,又踽踽独行,出走他乡,超脱红尘,逃避到荒芜的山巅,躲进茂密的森林,独自去过隐居生活。来年“成婚”期间,又不失婚约,届时赴会,而且还走不错家门。这样年复一年,雄性牦牛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自食其力,蛰居异地,不需主人饲养,不需要主人问津。牦牛四肢粗壮,四蹄坚硬,犹如古人穿的木底高靴,因而善驮运,走雪崖险道如履平地。高原层峦叠嶂,山路逶迤,车路极为有限,一旦冰冻雪封,道路梗阻,这时,牦牛便日夜为人们驮货运物。牧民一年四季搬迁几次草场,靠它驮送全部家产;在农区承担着拉犁,驮运青稞,运输肥料;藏胞盖房的木料、石头,盐粮交换,猎获的野味,都靠它运送。任道路怎么陡峭,活路怎么繁重,它总是昂举坚蹄,稳步自如,默默地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脚印,让高原的生命线畅达无阻。牦牛的心肺功能很强,驮上一百多斤物资,还能一气爬上海拔六千米的高峰。那里空气稀薄,人是很难适应的,而它却无需为缺氧发愁,也不必为血压和心脉担优。我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牦牛是得力的助手,衣食用品、住的帐篷、摄影器械,一件件、一包包莫不往它背上架,是牦牛把他们一节一节地往世界屋脊托举。在五星红旗插上珠峰之巅的英雄业绩里,有它们的汗水凝结,牦牛是默默无闻的功臣。
无怪乎,人们称道牦牛是“高原之舟”是当之无愧的。牦牛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长年累月 牦牛更可贵的是以它的血肉之躯造福于人类。 奶,是牦牛的第一贡献。母牦牛可日产奶三至四市斤,为当地黄牛的三倍。奶汁浓稠,极富营养。牧民每天都要喝奶,把奶熬开饮用或制作成酸奶吃,还要从奶里提炼出酥油和奶渣。牦牛奶含脂量高,一百斤奶可提炼十斤左右黄澄澄的贵重酥油。特别是牧民,藏民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肉外,顿顿都要以酥油茶当汤,奶渣当菜,喝茶便靠酥油了。不仅喝茶离不开酥油,还要用酥油点灯照明、炸油果子和糌粑调和吃,还是敬奉神灵的供品,馈赠亲友的礼物。 牦牛肉含蛋白质高,鲜嫩味美,冬天食用尤为滋补。冬宰后,家家户户把肉堆放在库房或悬挂屋内,以备长期食用。家人欲食或有来客,于是就取只牛腿,席地而坐,抽出随身带的腰刀,旋一片,吃一片,有条件的粘点辣椒面,生食之,十分惬意。有时连骨带肉剁成大块,放盐少许,不放其它佐料,浸煮片刻拿着吃,名谓“手抓”。食生肉比较原始,但藏民觉得鲜嫩可口,说熟食没有生肉味好。许多人每天都离不开肉,特别是牧区的居民,两三天没肉吃,就会“馋涎欲滴”了。 柔韧光滑的绒毛,与细羊毛合用,纺织成高级呢料和氆氇。牧民们靠手工捻成毛线,织成粗氆氇后,缝成栖生的帐篷、存放粮食的口袋。牛尾毛可制作假发和唱戏带的胡须。 皮子经过加工,制作藏家高靴,还制作高级皮鞋,不仅光泽度好,而且富于弹性,抗压力和耐腐性可与任何皮鞋媲美,颇受各地城市顾客欢迎。 晒干的牦牛粪,是牧民的主要燃料,靠它取暖、烧茶、做饭。连那骨头,敲制成骨粉,也是农田的上好肥料。 总之,牦牛在高原雪地、在白茫茫的大地上,谱写了搏击坎坷的歌、勤劳的歌、贡献的歌--真可以说,为人们“鞠躬尽瘁”。
|
下一篇:最全的新疆旅游线路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