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时空  体验厚重山南-线路攻略-昆明国郡经贸有限公司|昆明国郡租车-云南昆明租车为您提供云南省出行解决方案logo
0871-65026613
当前位置:首页>景点线路>线路攻略
全部 556 自驾线路 0 包车线路 0 线路攻略 556

穿越千年时空 体验厚重山南

时间:2014-08-15

  【昆明 租车 】拉萨虽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相较于藏民族的发祥地山南,他也只能是小弟了。西藏"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寺庙"等,都诞生在山南。不光如此,三大圣湖之一的羊湖,神湖拉姆纳措,人间仙境勒布沟等,也为西藏独一无二的景观。

  在山南,徜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个个传说,一段段历史,将你拉回到雪域遥远的深处。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体验那曾经的金戈铁马与荡气回肠,并用今时的眼光去思考、审视,你会发现山南之旅别有情趣。

拉萨-羊湖-敏珠林寺-朗赛岭庄园-泽当(雅江最宽处)

  拉萨-羊湖6日晨,大家早早地起了床,朝着心中的圣湖羊卓雍错出发。汽车出城往西行,清晨的圣城风光一幕幕从眼前掠过,拉鲁湿地到了,如画般的哲蚌寺到了……心情也随奔驰的车轮欢快起来。一路上拉萨河水荡着粼粼清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拉萨河却唱着歌儿向西跑,最后汇入了印度洋,这也是西藏河流的一大特色。

  很快我们就到了曲水大桥,过桥汽车开始向右驶去,不远处就是羊湖电站。羊湖与雅鲁藏布江只隔一山,最近处仅宽6公里,但两者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坐落于此的羊湖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柔和的晨光静静地洒着,沉睡的大地睁开了朦胧的眼睛,刚出圈的牛羊舒展着筋骨,一切都是那样美好与和谐。

  去看羊湖,必须得翻山。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上行,窗外由开始的平坦变得玄目起来,悬崖和沟壑忽左忽右地变换,心也漂浮起来。终于到达岗巴拉山口,一处海拔5030米的地方。漫步山岗,剌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裹紧身子,看见流云在脚下穿梭,玛尼堆、经幡阵变得更加神秘,如梦如幻,有一种天上人间的韵味。远处峻峭的宁金抗沙峰直插云霄,皑皑的雪峰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金色。羊湖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山峦间。

  按藏文意译,"羊"指"上面";"卓"指"牧区";"雍"指"碧玉";"措"指"湖"。连起来便是"上面牧区的碧玉湖"。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50多公里,湖水深度30-40米,最深处在湖的东部及湖中帕多岛的南部一带,近60米。它与藏北的纳木措和阿里的玛旁雍措齐名,被尊称为西藏高原上的"三大圣湖"。

  翻过岗巴拉山口,汽车缓缓下行,一泓清水呈现眼前。民间传说,羊湖是天女下凡,但见湛蓝的湖水中,微风过去,涟漪轻漾,浮光跃金。湖上黄鸭、灰鸭、沙鸭等水禽此起彼落,追逐嬉戏。碧蓝清澈的湖水中倒影着四面山峰的倩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边牛羊成群,驴马结队,如民歌所唱"天上的仙镜,难比人间的草坪,湖畔的牛羊,好像那天上的繁星。"羊湖状若纸扇,大致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南宽北窄,湖沿有许多湖汊,蜿蜒伸进群山之中。湖中有三十余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最大的湖岛面积达8平方公里,最小的也有三千平方米。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春末夏初,当地的牧民们用牛皮船将牧畜送到岛上放牧,一直到初冬,才又运回陆地,牧畜都骠肥体壮。羊湖也是一个天然的鱼库,湖中盛产一种皮薄、肉嫩、味美的高原裸鲤鱼,蕴藏量可高达4-6亿斤。

羊湖--敏珠林寺

  汽车在拉泽公路上徐徐前行,我们下一站就是被称为红教祖寺的敏珠林寺。对于敏珠林寺,到过八角街的人可能都不陌生,因为八角街上就有一个"山南敏珠林增嘛呢拉康",里面有一个硕大的转经筒,被朝圣者磨得锃亮、发烫。

  敏珠林寺位于拉泽公路的右侧,并立有一个显著的指示牌。中午时分,我们到达公路入口,寺院距此还有将近5公里。全是沙石路面,冬天气候干燥,汽车过后激起一遛烟尘土。可能因为农闲,路上随处可见修房的场景。房屋外饰与拉萨略有不同,如屋顶檐边,在拉萨多被涂成红色,此处为黑色。檐边上多画有日、月图和苯教的"雍仲"符号等。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顶,然后才是一座雄伟的白塔。随行人员告诉我,敏珠林寺快到了,白塔是其标志性建筑。它位于扎期区民主乡敏珠林村,一群山峰环抱的山谷里。东面为米友山,西面为哲布山,南面是却丹山,北面是丹玛山。敏珠林座西朝东,北靠山麓,正前方有一片开阔的山谷,山清水秀,地势优越。

  进入寺内,庭院宽阔,中间竖着两根塔青,不时有乌鸦飞舞,一群群的野鸽子也来凑热闹,佛门圣地显得十分和谐。一块石头上刻着"厕所"的指示牌很抢眼,也非常具有特色。我们是中午1点到达的,主殿没有什么动静,右侧的偏殿内传出阵阵梵音。迈入殿内,僧人们正在念经,浑厚的法号声不时响起,精致的酥油花装点着佛堂,朝圣的人络绎不绝。

  格桑,寺里的管理员,来自附近的桑珠村,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今天布施的人很多,他负责登记名字和心愿,然后寺里的僧人要为他们念经、祈祷。梵音共鸣,响彻大殿。格桑讲,僧人们念的经名叫"金钢赛斗",具体的内容他表述不清楚,多为平安、长寿、吉祥之类。

  据了解,佛教后弘期的僧人卢梅?催臣西饶(佛教后弘期时期人,970年从卫藏到康区学习佛教的十人之一,卢梅是这十人中影响最大、门徒最多的一位。)于公元十世纪末在此修建了一座佛教寺庙。1677年五世达赖的经师德达林巴?久美多吉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扩建,遂渐形成现在的规模,同时改名为敏珠林寺。

  祖拉康,坐西向东,是敏珠林寺的主殿,建筑高三层。二楼用响铜做的佛像最为有名,据说是莲花生大师从印度带来的,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佛像妙相庄严,栩栩如生。三层的"喇嘛拉康"壁画最独具特色,里面荟萃了西藏历史及佛教著名人物和宁玛派高僧。

  敏珠林寺不仅在西藏宗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而且,该寺以注重研习佛教经典、天文历法、书法修辞及藏医藏药等知识而闻名全藏。僧侣除了学习佛经外,还要学习医学、天文、历算、梵文、绘画、声律、修辞等,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所喇嘛学府"。七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所有僧人进行考试,本寺僧人文化造诣被推第一。

  原噶厦政府的僧官学校的教师惯例由该寺委派,因此,敏珠林寺是宁玛派的祖寺、十明学源头、不共藏香产地。敏珠林寺内珍藏着大批珍贵文物,包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各类佛像;别具一格的红、白、花、黄等教派名师高徒形象的壁画;和藏有一部手抄本的《十万般若经》和德达林巴一生的全部著作等。

敏珠林寺--朗赛岭庄园

  沿着拉泽公路前行,途中右侧有一座高楼很著名,那就是朗赛岭庄园。它位于扎朗县扎其乡朗色林村,与著名的桑耶寺隔雅鲁藏布江相望,仅靠泽贡公路3公里,距泽当镇25公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到达时,朗赛林庄园主体工程刚修缮完毕,周围还是破破烂烂的,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据留守的工程师介绍,该庄园主楼高达七层,全是用土、石筑成。朗赛林庄园有双重围墙,外墙呈长方形,以石块为基,上部用土夯成墙,墙窄而矮。内墙的下部亦垒石为基,墙基宽约4.5米,上部以夯土为墙,夯墙隔层夹有石板,下宽上窄,收分较大,墙顶宽约2米。

  主楼总高22米,进主楼大门即是第三层,楼内建筑形式古老,楼梯窄而陡,房间狭小低矮且很不规整,房内也相当阴暗。底层是牲畜圈,二层为库房,三四层各有一间十二根方柱的经堂,还有几间仓库,五层是甘珠尔拉康和神殿,六层楼东部是庄主的住房,西部是小经堂,七楼房间较少,只有护法神泽玛热的神殿和庄主的卧室。

  这个庄园自开始修建到最后完工,大约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有些人原来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到庄园建成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个传说虽有点夸大,但它却反映了庄园的巨大规模及不断扩建的历史过程。庄园主人正式受封贵族是在五世达赖执政时期。

  朗赛林庄园的阶梯很有特色,梯子为木头,榻板为石材,踏上去很有质感。沿着阶梯攀登而上,打开一扇扇窗户,阳光从外边透来,让人沉思和回味。风干肉屋、巨型粮仓,昭示着主人的奢糜,酒池肉林也不过如此。豪门深宅,主人一年难得回来居住几天,完全成了虚荣与奢华的摆设。

  大门訇然打开,朗赛林的历史向我们涌来。据考证,该庄园兴建于帕竹王朝时期,十三世纪中叶,萨迦派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西藏建立了十三万户,并统治西藏。帕竹万户在自己的辖区内施行一系列变革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利,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多吉白担任帕竹万户长时期,建立了颇章冈、聪堆扎卡、乃东、尼木、哈洛冈、塘波且林麦、门卡尔扎西董、甲塘、加孜直古却丹林、且噶尔等许多庄园,其中,门卡尔扎西董庄园就是朗赛岭庄园。

  民主改革前,该庄园为贵族朗色林家(班觉晋美)所有,朗赛林庄园家族曾出过一些著名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两个活佛,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此人有三部著作转世)和原地方政府的噶伦等。

  1959年,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一部分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叛乱,朗赛林庄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叛乱据点。文革时期庄园遭到了破坏,附属建筑也全被拆毁;主楼及内、外围墙,也残缺不全,岌岌可危。主楼内部倒塌严重,主楼五层至七层基本不存,危险至极。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展示该庄园,使国内外游客更深地了解帕竹王朝时期实行的宗溪管理制度,2006年由国家投资对朗赛林庄园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庄园的主体建筑基本恢复原样。

朗赛岭庄园--泽当(雅江最宽处)

  如果说羊湖是博大的,那么雅江就是悠长的。到山南,一路上我们都有它陪伴。从朗赛岭庄园出来,汽车回到拉泽公路,左侧的雅江让人心旷神怡,江面逐渐张扩,伸向无边的天穹,水退后形成的小沙洲,如装饰品点缀在碧绿的水面上,黄鸭、斑头雁、还有成群的麻雀,他们尽情地唱晚。

  为了拍一张飞翔中的斑头雁,我最大限度地靠近它们并极力驱赶,除了少数几只腾越了一下,其他的都岿然不动。它们相信这里是自己的家园,人类不会伤害它。西藏是佛教圣地,高原居民都不主张杀生,所以西藏也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雅鲁藏布江全长2900多千米,奔流于"世界屋脊"的南部,流域面积93.5万平方千米。这是一条国际性水系。在我国境内流长2057千米,居全国第五;流域面积24.048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流出国境处的年径流量为1400亿立方米,次于长江、珠江,居全国第三。

  浩荡的雅江,流经处形成了无数的奇观,其最宽处4公里和最窄处36米,都位于山南境内。令人兴奋的是,从拉萨到泽当就可一睹最宽处的波澜。汽车在一拐弯处停下,雅江最宽处到了。陪同人员讲,要体验最佳视角,还必须到公路右侧的小山坡顶。山坡南侧是我们的必经之地,可是半截山体已被沙尘覆盖,据说是从江边刮上来的。开始我兴奋地逛跑了几步,想尽快结束泥沙的困扰,很快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牙龈发酸。短短几百米,花了半个小时才登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雅江滚滚来。",经历了痛苦的跋涉后,我站在山顶远眺,脑子里涌出了这句诗。夕阳把整个江面染成了红色,微风过处,漾起缕缕波纹,"日照龙粼万点金",太壮观了。摄影师不停地按快门,飞翔的野鸭、层林尽染的防护林、远处的雪山都被他定格在了瞬间。

  一路欣赏着雅江神韵,晚8时许,我们才到达山南首府泽当。

泽当--雍布拉康--藏王墓--昌珠寺泽当--雍布拉康

  泽当海拔3551米,比拉萨低约100米。你可不要小瞧了100米的差距,它会使人舒服得多,我每次到泽当就感觉睡得特香。"泽当"藏语意为"猴子玩耍的坝子",这跟藏民族的起源传说有关。

  据《西藏王统记》记载:普陀山上的观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他到雪域高原修行。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在贡布日山上潜心修行。山中来了个岩山女魔,要求跟猕猴成亲,猕猴说:我是观世音菩萨的徒弟,受命在这里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女魔说如果不与其成亲,他将与魔鬼成亲,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猕猴听了这番话,拿不定主意,于是请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想了想说,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应该与岩山魔女成婚。猕猴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性情各异的六只猴子。

  三年以后,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现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的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们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不如再去请示观音,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菩萨道:"你的后代,我能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雪域上的先民。

  "猴子变人"的故事说明,爱情不但可以使人入魔,也可使魔鬼变成圣人。听完这个美丽的传说,让我们再去聆听另一个美丽的传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以及观瞻与他们渊源深厚的圣迹。

  9点40分出发,目的地雍布拉康。据陪同人员讲,上午10时左右,太阳从山尖照过来,雄伟的雍布拉康最美,也是拍摄的最佳时间。雍布拉康位于乃东县东南约五公里、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上。据说,山势像母鹿的后腿,寺建在鹿腿上,因此称为"雍布拉康"("雍布"是母鹿、"拉"是后腿、"康"是宫殿)。

  我们到达时,阳光还没完全铺开,只是斜斜的透过山峦,朦胧中带着柔和。高耸的金顶熠熠闪光,边玛墙的红色显得更鲜艳。寺的规模很小,但耸峙山头,居高临下,十分壮观。寺庙下面的门中岗村人忙开了,吆骆驼的、赶马儿的、牵牦牛的,在道路两旁摆开阵势,等着生意上门。

  忙着拍摄,我们没先入内参观。来到寺右侧的山峦上,经幡飞扬,煨桑袅袅,印有经文的小纸不断抛向空中,然后飘飞一地。转经道上的经筒"咕咕"着响,喃喃的经语汇成强音。雍布拉康是神圣的,有很多教徒不远千里来朝拜。望着朝霞中的红、白建筑,心中悠然升起敬意。

  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云:"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正是聂赤赞普在雅砻建造的宫殿。

  《西藏王臣记》载: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下降天梯而步行到赞唐旷四门平原时,被有才干的苯教徒十二人看见,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他们明白他是从天界下来的,有资格作藏疆之王。于是就用肩头当作舆座,把他高高地抬回来,由此都称他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当政时,于水蛇年(公元446年)"雍布拉康的宫顶上,从空中降下来《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拉妥妥日聂赞以后的第五代赞普即松赞干布,据说松赞干布在原来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的殿堂。底层为佛殿,二层为法王殿。至此,雍布拉康由宫殿改作寺庙。

  雍布拉康为碉楼式建筑,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进入佛堂,在摇曳的酥油灯下,观瞻着吞米桑布扎、赤松德赞、妥妥日年赞、聂赤赞普、释迦牟尼、松赞干布、赤热巴坚、禄东赞等塑像,缅怀着他们的事迹,脑袋里展现着历史。

  松赞干布没有迁都拉萨前,雍布拉康是吐蕃的王宫,并在此迎娶了文成公主。在雍布拉康里,有一幅文成公主的框边画像,被安放在松赞干布塑像旁,我静静地伫立在她面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掏出了钞票恭敬地奉上。

  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的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现在人们仍称之为"嘎泉"。我们来到"嘎尔"泉,看见藏族老阿妈,解下发髻,将冰凉的水往头上浇,看得我直打哆嗦。不过,我还是喝了三口,感觉甜甜的。据说,到雍布拉康朝圣的人无不到嘎泉一游,饮此泉水,可医百病。

雍布拉康--藏王墓

  参观完雍布拉康,汽车跨过雅砻河,继续往南行驶,目的地藏王墓。这里所说的藏王墓系指吐蕃王朝时期藏王们的墓葬群,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位琼结县城河南,范围包括木惹山麓和东嘎沟口。墓地东西长约2076米,南北宽约1407米,面积约305万平方米。

  琼结县不光是藏王墓所在地,也是五世达赖的故乡,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带着对吐蕃王朝的好奇,我们走近了藏王墓。其实,看到的不过是土堡,经人指点联想到的也只是荒?,松先干布墓顶有座小庙,全然没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藏王墓的建筑、分布、墓内情况等,在藏文史料《西藏王统记》、《智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中都有详略不一的记载。如说墓内一般分几室,充塞金、银、宝石以及丝绸皮革制品,有的还供奉佛像。《白史》中说:吐蕃"君死,赞普之乘马、甲胃、珍玩之类皆入墓"。《国王遗教》说:藏王墓"墓内九路,中央置赞普尸体,涂以金,墓内装满财宝。"《通点》中说:吐蕃"其墓正方,累石为之,状若平头屋",也可能是指这类藏王墓。

  藏王墓群的确切墓葬数量及其墓主,历来说法不一。根据《智者喜宴》、《西藏王臣记》记载,此处原有墓葬二十一座,但现在只能看到十六座,所少五座或因战乱所毁,或遭雨水冲刷,或被泥沙湮没。十六座墓葬分布情况可划二区。一区范围较大,位于墓地西面的木惹山麓和河谷台地,有墓冢十座。二区位于东嘎沟口,有墓冢六座。两区相距约800米。关于墓主,由于有限的调查和研究,目前尚难定论,唯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墓说法较为一致。普查中参照《雅砻佛教史》、《西藏王臣记》、《西藏王统计》,结合实地勘察,初步能确定墓主的有九座,它们是松赞干布墓、芒松芒赞墓、赤德松赞墓、赤德祖赞墓、赤祖德赞墓、朗达玛墓、赤都松芒布杰墓、牟尼赞普墓。这些墓主的确定还不够成熟,熟是熟非,只有等候今后发掘证之。

  藏王墓葬的封土形制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方形平顶,另一种是梯形平顶,其中方形平顶居多。墓群中封土最大的墓是赤松德赞墓。方形平顶边长180米;最小的是朗达玛墓,亦为方形平顶,边长30米。封土半数多高达10米以上。其结构大多数是以土、木、石夯筑而成,夯层一般厚0.07-0.28米,内有圆木坚固。

  关于藏王墓建于琼结的原因,公元六世纪初,聚居在雅砻河谷(即今山南乃东、琼结一带)的雅砻部落崛起,先后兼并了邻近部落,逐渐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继位赞普之后,迁都拉萨,但琼结一带毕竟是吐蕃的发祥之地,为不忘其根本,仍对山南经营十分重视,不时移居于此,作为王朝本营,出于同样原因,还将藏王的陵墓也建在琼结。

藏王墓--昌珠寺



  到昌珠寺参观已是下午,冬日的阳光照得整个寺庙暖洋洋的,在主殿门前的庭院里,一个带着小孩朝圣的母亲,正在给孩子头上抓虱子。有人可能觉得,西藏的寺庙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几尊佛像。其实不然,每一座寺庙都有他的背景和不一样的传说。

  昌珠寺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堂,是山南"三圣寺"之第一,在信徒们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藏区几乎无人不晓。她位于雅砻河谷腹地,距泽当镇往南3公里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时修建了该寺院。

  传说文成公主用五行算法,算出妖魔罗刹女的一臂,在贡布日山的西南方向,需建一寺镇压,方能保证国运昌盛,而那儿是一大湖,湖中有一五头怪龙在兴风作浪,于是松赞干布即在贡布日修法,变成鹞鸟降伏了怪龙,湖水也随之干涸,昌珠寺亦即在此建成。降伏怪龙时鹞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故名为昌珠寺。"昌"为鹞鸟,"珠"为龙,鹞鸟发出了龙一样的声音,昌珠意即为"鹞龙"。

  昌珠寺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一小庭院,后部是以措钦大殿为中心的拉康大院。进了大门都是小庭院。小庭院长23.6米,宽16米,周围一圈回廊,廊顶一层僧房。庭院北侧系桑阿颇章,约建于十七世纪以后,是南宗宁玛派为便于该派僧众朝见,来此礼佛的达赖喇嘛而修建的住房,故其内茶房、柴房、粮物仓库、膳食、住房一应俱全。

  步入大门,是该寺的拉康大院,为该寺的主体和建筑精华所在。大院内,前部中央为天井院落,其后接措钦大殿。围绕天井院落和措钦大殿一周,则是内转经回廊。沿着中转回廊四周,分布着十二个内容各异的拉康,形成了井然有序的朝佛"流水线",信徒们循此便被导引去朝拜各个佛尊。这种布局和大昭寺大殿布局很相似。

  在措钦大殿,我看见坐垫上摆着《中国文物报》、《西藏日报》藏文版,一抹阳光从楼顶射下来,两名小喇嘛正在看书,是一本藏文版的连环画,内容的人物却是外国人。打过招呼大家算是认识了。他们一个叫泽旦,另一个叫旺久。泽旦今年25岁,汉语说得很好,据说是寺里的导游。他们俩看得津津有味的那本书,藏语意为"怎样才能成功",讲述的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泽旦很忙,只有旺久陪我。旺久来自桑日县,刚进寺一年,是个高中毕业生,对寺里的一切熟悉得非常快。他带着我参观了寺里的各个大殿。六门六柱,是昌珠寺最古老的建筑,每个大殿旺久都给我详细讲解。记忆最深的是,主供佛能言度母,文成公主使用过的铜锅、铁灶,还有天然形成的绿度母,以及吞米桑布扎亲手书写的六字真言。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转完拉康大院,从西南侧楼梯上二楼,大殿二层围绕着天井与天棚四周的是面积较大的平台通道,通道北边有珠投拉康,分内外两殿,外殿主供用珍珠等各种名贵珠宝串缀而成的观音菩萨憩息图唐卡,珍珠唐卡长2米,宽1.2米,用29996颗珍珠以及金刚石、玛瑙、蒲翠、珊湖、红宝石、蓝宝石等串缀而成。

  参观珠投拉康后回来时路过护法神殿,主供凡天佛,每年藏历五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举行美朵曲巴节,是西藏三大宗教节日之一。藏历五月十四日将凡天佛服饰邀请到觉拉康门厅,全体寺院喇嘛围着服饰举行跳神舞,十五日将凡天佛邀请到寺院大院,由寺内高僧身穿凡天佛服饰,带着面具跳神舞,以此来庆祝凡天佛的诞辰。护法神殿外挂着很多藏戏面具,最醒目的当属两只红、黑皮囊,据说是用来装人灵魂的,好人装进红色皮囊,坏人装进黑色皮囊。

泽当-桑耶-青朴

  泽当--桑耶寺

  早上9时许,我们在泽当用过早餐,就兴致勃勃朝桑耶寺进发了。据陪同人员讲,到桑耶可走水路,顾名思义,就是乘船横渡雅江,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也可以坐汽车前往,一个小时就可抵达。两条线各有千秋,均有让游人沉醉的风景,深冬的雅砻大地早上江风过冷,我们选择了后者。

  汽车出泽当先往东行,不一会儿就到了山南泽当大桥。这座飞架南北的巨龙,以前是一座铁索桥,为汤东杰布早年所建的108座铁索桥之一,是藏戏发名者唐东杰布建造。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雅砻河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索桥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这就是山南,看起来不起眼的地方,却蕴含着深厚的过往。现代化的大桥上,汽车川流不息地飞奔着,昭示着这块地方的繁荣与富庶。

  过了泽当大桥,汽车转而向北行驶。左边是雅江,右边是山峦。虽是深冬,却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雅江,一条生命强劲的河流,宽阔的水面,清澈的江水,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岸边那层林尽染的防护林,生长着顽强的高原红柳,枝丫自信地伸向天空,万类霜天竞自由,让我感悟生命的真谛。

  亘古的山峦和沙丘上,遍布着当地人叫做狼牙刺的沙棘,它们根深蒂固,牢牢地锁住沙化的土地。并且浑身是剌,抵抗着大自然的横逆。清晨的阳光静静地泻着,山峦、河流、沙丘,勾勒出了大地的深邃与辽阔。离佛教圣地桑耶寺越近,浮躁的心越发宁静了。

  参观桑耶寺10时许,我们到达桑耶镇,这是一座颇具现代规模的小镇,街铺林立,一群群朝圣者迈着沉稳的步子。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存想寺"或"超出想象寺院"。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在佛教徒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信步而至,圆形的围墙内,大殿、佛塔,及其精巧的布局,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宛如走进了佛国梵天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乌孜大殿,巍峨挺拔,雄伟壮观。一层为藏式风格,二层汉唐式样,三层为印度风格。据记载,桑耶寺始建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因藏王赤松德赞创建时融合了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所以被称为"三样寺"。

  桑耶寺是由寂护大师设计,赤松德赞奠基,莲花生大师主持修建的。大门左侧墙边有石碑一块。据传说为赤松德赞所立,碑上有古藏文,记录了779年藏王赤松德赞发布的一道敕令,首次正式宣布佛教为吐蕃的国教。大门门廊上的额坊上,悬有一口唐式挂钟,钟上铸有古藏文,据有关资料记载,此钟为虔诚的佛教徒赤松德赞的第三妃所献。进入大殿必从铜钟下穿过,伸手一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余音袅袅。

  乌孜大殿为桑耶寺的中心主殿,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殿高三层,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5.5米到6米之间。而且第二、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既使大殿内得到充足的光线,同时外观也更加壮丽大方。据有关文献记载,"乌孜"大殿的建筑吸收了西藏、内地和印度的构筑风格。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进行绘画和雕塑。

  佛像庄严,佛殿森森,酥油灯摇曳。几乎所有大小殿堂,回廊的壁面上都满饰壁画,其题材除其它寺庙常见者外,还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举重揉道"、"田径赛马"等等。其内容洋洋洒洒,蔚为壮观。"罗刹女与神猴成婚","第一位赞普的来历","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文成公主进藏"等。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鲜活地再现了场景,把人的思绪拉回了历史的深处。同时,寺院内珍藏着西藏自吐蕃王朝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集西藏古代文明之大成。《贤者喜宴》中曾赞道:"此寺是难以想象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

  拾级而上,二层的汉唐建筑风格,有一种让人迷醉的感觉。朱雀大街的房檐,推拉式的窗户,檐角上挂着的铜铃,让你佛仿又置身长安。放眼四顾,周边一片宽阔,桑耶寺全景尽收眼底。四大洲,八小洲,白、红、黑、绿四塔,日、月殿,错落有致分布。满载朝圣者的汽车不断驶来,信徒们虔诚地磕头,围墙内外的两条转经道上,行人过后转经筒发出不绝于耳的"咕咕"声。闭目凝听,有一种飞升的冲动。

  据说,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一般认为是以古印度摩揭陀地方的欧丹达菩提寺(即飞行寺)为蓝本;也有人认为,桑耶寺的建筑形式与佛教密宗"坛城"(即曼陀罗)相似。"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乌孜"大殿四方各建一小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又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又建白、红、黑、绿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而且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枚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建筑,为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全部建筑又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

  桑耶寺从来不寂寞,夏、秋季节游人鼎沸,冬、春季节,朝圣者络绎不绝。据了解,桑耶寺又有"通向天堂的门户"的称谓。在藏区,很多人毕生的心愿就是去一趟桑耶寺。深冬时节,从四川、青海、昌都来的人最多,他们背着行囊,推着小车,满脸尘垢的从各地赶来,充满了喜悦和兴奋。据说,即使气候最差的季节,来桑耶寺的人每天也不下1000人。

   建寺背景

  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593-650年)在位的吐蕃王朝时期。为了巩固新兴的吐蕃王朝的集权统治,削弱支持守旧贵族集团的西藏传统宗教-苯教的影响,松赞干布对佛教采取了扶持的态度,下令共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及十二神殿。不过这些建筑只是一些供奉佛像、佛经的小庙,并无常住僧人,更无合符佛教戒律的仪式活动。

  公元八世纪初期,赤德祖赞(704-755年在位)时,虽采取过若干措施,意欲弘扬佛教,但由于笃信苯教的贵族及其所代表的苯教势力的阻扰,佛教还是未能得到真正的传播,赤德祖赞本人亦因此而遭暗算身亡。

  公元755年,赤松德赞幼年继任赞普。此时,吐蕃反对佛教的权臣在教徒的支持下,操纵朝政,左右王室事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一些信奉苯教的权臣发动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次禁佛运动。及至赤松德赞成年亲政,开始决定利用佛教来巩固王室权益。首先,赤松德赞与亲信密仪,用计除去了马尚.仲巴杰和达扎路恭等为首的崇苯大臣,其次,为了适应吐蕃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了整顿吏治,调整官员,理治财政,清查田亩户口,统计财赋;完善吐蕃法律等改革,通过这些改革,吐蕃兵源充足,实力雄厚。接着又先后从尼泊尔迎请著名佛学家寂护和著名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来藏传布佛法,并亲自决定兴建三宝(经,律,论)所依之桑耶寺,作为弘扬佛法的根本道场。

  桑耶寺建成后,赞普赤松德赞为了巩固和弘扬佛法,与莲花生大师和寂护大师商量,从吐蕃臣民中选拔了巴?塞囊、巴?热那、巴果?贝如杂那、昂兰?杰瓦巧央、拉龙?绕觉央、玛本?仁钦巧、拉松?绛秋杰瓦等聪慧之人,由寂护亲自担任教师、莲花生担任轨范师,为七人传授出家戒,成为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出家僧人,人们都称他们为"七觉士"并给予赞颂。

  七觉士不仅是西藏第一批出家僧人,而且是西藏非常著名的七位翻译家,当时他们与印度的比玛拉米扎(又译白玛拉米扎或称无垢友)和西藏的其他翻译师一道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佛教的传播和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寺传说

  相传,有一天,赤松德赞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南征北战,而今大业已成,总得做一件非凡,而且天下扬名的大事,决心建造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他召集大臣商议,但大家没有赞同他的想法。于是,赞普召集所有群臣,进行巧计动员,赤松德赞故意说:我是建造一个高耸入云,能望得见母亲(金成公主)家乡长安的琉璃宝塔?还是用金粉填满桑耶沟谷?还是将哈布日用铜包起来?还是将铸造一口巨大无比,能装下整个雅鲁藏布江的铜锅?还是建一座寺院呢?由你们来选择。

  显而易见,别说是在当时,即便是在今天,这样的要求也只不过是异想天开。大臣们都非常吃惊,认为这些浩大的工程,无论选择哪一项都难以实现。有一位叫祥尼雅桑的大臣则说,建造其它都是不现实的,也无法完成,还是建一座寺院合适。祥尼雅桑的这番话,使所有吐蕃大臣都赞同。于是,决定建一座非同寻常的寺院,可是破土动工时却遭到了地方势力和妖魔鬼怪的严重阻挠,眼看刚修起的一墙半柱,第二天就破坏得化为乌有了。这一切使寂护束手无策。

  寂护建议赤松德赞派使者去印度请莲花生大师,否则无法弘扬佛法。赤松德赞按照寂护的意见,很快派使者前往印度,邀请到了莲花生大师。他一路降妖除怪,风尘仆仆来到吐蕃,建寺地点为莲花生所选定,结构布局由寂护设计,赤松德赞亲自奠基。

  关于桑耶寺的建筑范围、面积,当时大家的意见还很不统一。赤松德赞认为应建一座非常宠大的寺院,要按他射的箭程来定寺院的围墙大小。多数大臣觉得这样有点不太实际,很难完成,但又不敢直言反对,只好暗中商量,想出一种注水箭管,影响其射程的巧妙办法,最终将桑耶寺的建筑面积限制在一定范围。

  传说修建桑耶寺时,莲花生大师动用一大批鬼神晚上修建,赤松德赞动用人力白天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四大洲之一菩提心洲,殿东面墙壁的石头垒得杂乱无章,但却一样结实就是因鬼神垒的。

桑耶寺--青朴

  到了桑耶,没有理由不到青朴。108个修行洞,108个泉眼,108个天藏台,众多扑朔迷离的传说,牵动着每个旅游者的心弦。用过午餐后,我们向着下一个目的地青朴出发。

  青朴位于桑耶寺东北15公里的纳瑞山腰,海拔4300米。一路上,关于莲花生大师的传说不断。在离桑耶镇不远处,荒漠的大地上,有一片边玛草凸现,状如牡丹。据说,莲花生大师在青朴花了三年又三月又三天,才修成密宗。功成之日,大师三步就从青朴走到此处,每步脚印都长出了边玛草,若大山脉只有三处长此植物。闭关三年,大师身体已相当虚弱,途中得一山羊相助,为感激救命之恩,发功将山羊形象印在了岩石上。从边玛草往前走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边一块岩石上,山羊形象清晰可见。

  从桑耶镇到青朴,坐车需要约半小时,越往里走景色越漂亮,植被越丰富。没有班车前往,只有当地跑运输的车辆,经简易改装而载客。不时有敞篷车经过,车里挤满了朝圣的人,汽车颠簸着前进,留下一缕缕尘土黄烟,显示着天荒地老。也有徒步朝圣者,他们摇着转经筒,背着行囊,口里喃喃地诵着经文,朝着山里的青朴圣地走去。

  青朴入口到了,坝子里停满了车辆,旁边开了两家甜茶馆。走累了,要上一杯甜茶,轻轻的啜上一口,干裂的喉咙舒服多了,也有了往前走的动力。站在入口处,看见横跨山涧的龙达(也叫风马旗),在山风的撕扯下,发出"噗噗"的巨响。遍山都是风马旗,远远望去整个儿一个风马旗的世界。低处的溪流里,利用水能转动的转经筒周而复始,溪水流淌在消融的冰间,"哗哗"奏着乐章。

  据说"青"指当时这里的青氏家族,"朴"是山沟上部的意思。青朴所在的山沟呈"n"字形,三面环山,南面是逐渐开阔的山间斜坡地和水域辽阔的雅鲁藏布江。这座秀丽而神秘的山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木茂盛,野花遍开,溪水潺潺,鸟类群聚,景色、气候格外宜人,是座理想的避暑御寒山庄。

  跨过溪流朝青朴深处走去,灌木密密麻麻,低着头穿过林间的经幡,仿佛走入一片梵天净土。是的,青朴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的圣地,相传没有桑耶寺之前,佛教文明已在青朴降临,印度高僧寂护开始在青朴的山洞里为赞普君臣讲说佛法教义。因莲花生、赤松德赞、白若扎那等吐蕃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最先在这里修行,加之此地环境幽静典雅,曾有不少名僧大师修行于此地。人们认为到了桑耶不去青朴,就等于未到桑耶。

  安泽拉康是青朴最耀眼的建筑,这里是尼姑修行的场所,高耸的金顶,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熠熠的光芒。来到大殿,尼姑们正在做酥油花,造型、抹酥油,大家做得一丝不苟。我们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话题和笑声,她们主动给我们介绍莲花生留下的脚印,还有天然形成的佛像。有几张稚嫩的脸特别引人注目,从寺外墙上张贴的名单上,知道寺里的尼姑有的是1989年出生的。

  花一样的年龄,却要与古佛青灯为伴,但她们脸上显现出了恬静与安详。据说,做尼姑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里多灾多难,她的出家可以帮着渡厄禳灾;另一种情况,是本人体弱多病,经高僧大德指点而出家。我们离开时,与大家挥手作别,她们也喊着"拜拜",突然觉得拉近了距离,我对她们的修行有了更多的理解。

  漫步青朴,有幸造访了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洞子不深光线较差,借着闪烁的酥油灯,看见一位身着红色僧袍的修行者,摇着硕大的转经筒,端坐在佛像的右侧,前面摆放着参观者布施的钱,他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修行,好像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到他。洞内至今保存着自然形成的莲花生大师像。据说,青朴除风景优雅外,还保存了大量名胜古迹,佛教大师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圣迹,在石窟红岩格乌仓内神奇岩石上,有真实可见的天然生成的坛城。

  在莲花生大师修行的洞外左上方,也有一石洞,在此修行的"阿佳"站在洞口,主动与我打招呼邀我前去参加。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只能微笑示意,她指着一个脚印说"莲花生",我知道要说的是"莲花生留下的脚印"。狭窄的空间,简陋的生活设施,一群群修行者却愿蛰居于此,完成自我修炼的升华。仰望整个青朴山,点缀着的白色建筑就是修行洞,据说现在有246人在此修行。

  青朴不仅地上文物丰富,而且地下还埋藏着,未被人们发现的大宗文物。据《西藏王臣记》记载:"贽黎莲花生也在青朴等地翻译出关于《秘密金刚盛续部》经中的许多修法,而装入那不坏的宝箧中,盖印严封,并祝愿具缘有情者能获此法。"这些埋入地下的经书,通常称为"伏藏"。过去,有过不少的历史人物从此地取出过"伏藏"。

  游览完青朴,我们在甜茶馆里要了壶青茶,喝着带盐味的茶,甭提有多么惬意了。

  相关链接

  莲花生大师:花生大师是印度僧人,他确立了印度佛教在西藏的地位。8世纪后半叶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通称白玛迥乃(莲花生)。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苌国王族。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苍罗)。

  吐蕃赤松德赞即位后,由寂护举荐入藏传法。他在吐蕃培养造就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赞普和臣民25人,如虚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宁波、智童、柱德积等人均为当时有名的译师。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很多。后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发现的经典多数题为他的著作,著述收入甘珠尔及丹珠尔的有8种。

  莲花生在吐蕃说教传法,并提出一些征服自然,改进生产的具体措施,为赞普做了各种灌顶,传授大乘密咒教诫等。在藏传法与密乘咒法对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形成影响较大,该派称其为祖师,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

  寂护:他是公元八世纪东印人,天竺高僧,早年出家,天竺摩揭陀国王舍城东著名寺院纳兰托寺首座,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之瑜伽中观派创始人。为大乘佛教自续中观派创始人清辨的五传弟子,在当时印度佛教界以精于因明而知名。著有《摄真实论》《中观庄严论》《论议正理论》。

  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官员巴?塞朗受赤松德赞的委派,到唐都长安取经迎僧,由于当时吐蕃内部反对佛教的苯教实力强大,巴?塞朗返回到逻些立即遭到排挤,并被贬到芒域地方。于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由尼婆罗到天竺,朝拜了大菩提寺和纳兰托寺等佛教圣地,希望能找到高僧、喇嘛,但都没有找到,因此准备回到吐蕃,就在返回的途中,见到了寂护大师,便恳请他到吐蕃传教说法。当时,印度大乘佛教正走向衰败,寂护也想为佛教寻找一条出路,就答应巴?塞朗的要求,随他到吐蕃弘扬佛教。赤松德赞闻讯后,自然十分高兴。但大臣们担心他是尼婆罗的金刚乘咒师,决定先派人了解其情况,后得知他是一位"品行端正,很有学问的人",才发出邀请。寂护对吐蕃禁佛情况早有耳闻,未敢冒然前往政治中心逻些,而是先到了山南青朴,在此安居后,巴?塞朗安排了他与赤松德赞会面。赤松德赞对他十分崇敬,顶礼相待,寂护向赤松德赞讲解了十善业及十三因缘、十八界等佛学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理论。

  吐蕃信仰苯教的大臣对寂护到当地宣讲佛教教义及巴?塞朗从芒域运回释加牟尼佛像大为不满。在逻些掀起了一场反对寂护到吐蕃传播佛教的活动。藏文史籍中记载说,当时出现了"雷劈红山、洪水卷走盘唐宫、出现大瘟疫"等天灾人祸,舆论就认为是寂护的到来给吐蕃到来了灾难,所以在很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回到尼婆罗。寂护临行前,感到天竺大乘佛教显宗的教法,无法与吐蕃原始笨教相抗衡,于是建议赞普,为调伏魔怪,使佛教在吐蕃得到弘扬,必须把密宗大师莲花生请来。赤松德赞采纳了寂护的意见,派人将莲花生迎至吐蕃,寂护也再次来到了吐蕃,与莲花生携手说法传教,并在赤松德赞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寂护还亲自担任了该寺的第一任堪布。公元8世纪晚期,寂护大师在一次外出时被马踢伤,因失血过多致死。据说,在他临死时,仍十分挂念吐蕃佛教的发展,预见性地安排了后事。

泽当--勒布沟泽当--勒布沟

  两天里,从3550米到5000米再到2400米,来回跑了一遍,经历了高低海拔转换。当然不是坐飞,但比坐飞机更享受,一路上我们欣赏到了高山草原、成群的牦牛、皑皑的雪山、碧玉般的湖泊,最后走进了一处桃花源般的世界。

  9日晨,今天要去人间仙境勒布沟,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要知道,在雪域高原加之时处深冬,还能看到青山绿水,那简直是奢望,勒布沟就有这样的风景。

  据介绍,勒布沟位于错那县南部,南面、西南面分别与印度、不丹等国交界,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门隅勒布,藏语称作"贝域吉莫穷",意为隐秘的幸福之地。聚居区内人口不多,共有600多人,却设有四个乡:基巴、贡日、麻玛和勒乡,占了西藏8个民族乡的一半。县政府在勒布沟设有一办事处,行政中心--麻玛离县城约40公里,是西藏不可多得的亚热带风景区。

  到勒布沟必经错那县城,泽当到错那220公里。汽车出泽当向南行驶,雅砻河水冲刷着冰棱,欢快地流淌。你尝过水磨糌粑吗?在到错那的路上,智慧的藏族同胞利用雅砻河水的动力,在沿河建了很多水磨坊,只要你愿意走近磨坊,友善的藏胞就会为你献上糌粑。香喷喷的,用舌头一舔,非常可口。他们或许还会用糌粑当哈达,在你身上洒下白色的粉末。

  从泽当到错那,途中要经过乃东、曲松、隆子等县,一路上风光无限,成群的牦牛、无垠的草场、澄澈的湖泊、皑皑的雪山,让人如痴如醉。错那,藏语意为"湖前面"。途中最著名的湖泊有拿日雍措、羊措湖、结晶湖等。在洪荒的世界里,褐黄的色彩中,突然窜出一潭清水,如碧玉如蓝宝石。宽广的湖面,微波不兴,一半被冻住,一半还漾着微波。冰冻住了的波浪,泛着的白花凝固了,似乎还想竭力前涌。

  中午1时,我们到达错那县城,县城海拔4380米,是在公路两侧建起来的城镇,谈不上什么规模,不过格局都是新的,街铺林立,有小超市、饭馆、宾馆等,很有现代化的气息,据说是安徽宿州援建的。错那县城很冷,即使太阳晒着的地方,呼呼的寒风也刮得人跳脚。没敢多停留,用过午餐后直奔勒布沟。

  出错那县城10多公里,我们就到了棒拉山口,这里海拔4500多米,可以欣赏到喜玛拉雅山南北坡不同的景观,北坡是一片雪白的世界,南坡冰雪消融,渐次呈现绿色。一条公路盘旋着往下延伸,站在棒拉山口,眼前是一个豁口型的空间,如桃花源的入口,下面藏着个未知的世界。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忽左忽右下行。首先撞入眼帘的是高山湖泊。陪同人员讲,从棒拉山口到勒布沟,一共有三个湖泊,春暖花开的时节,湖泊里常常出现一对黄鸭,他们形影不离。据说,黄鸭也是种爱情忠贞的动物,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绝不苟活。公路上不时有躺着晒太阳的牦牛,汽车的到来打扰了他们的美梦,很不情愿地给我们让道。

  随着汽车下行,人的感觉越来越好。绿色开始出现,灌木也逐渐变成了乔木。山对面和脚下,开始出现绿色和红色的屋顶。据介绍,对面是基巴乡,脚下的贡日乡。汽车在整整绕过82个弯后才到了底,旋转着的心还没有平静下来。在山计大桥旁,我仰望巍峨群山,好像也忽左忽右晃起来。如刀削一般的峭壁上,松树虬劲挺拔,风骨刚劲。

  清风、鸟鸣、水声还有树木上悬着的藻类,山谷显得特别幽静。望着浩荡南去的娘姆江,我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的两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曲折湍急的娘姆江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南下出境,在中国与不丹边境处与达旺曲相汇,最后在印度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入印度洋。当然它也穿越整个勒布沟,陪伴我们整个行程。

  在麻玛我们没有停留,而是直奔勒乡。到勒布沟不仅仅是原始森林的体验之旅,途中也充满了神话故事。传说唐僧师徒取经,回国时走的也是这条道。至今在勒乡大石堡的石壁上,隐约可见他们师徒的画像。佛冠高耸的唐僧、乖巧的孙行者、还有忠厚的沙僧,唯独少了猪八戒,据说他看见娘姆江水清如玉,就下河洗澡去了。

  勒布沟不仅山青水秀,飞瀑更是闻名。岗厅瀑布是途中的一处仙境,瀑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道,前山的较宽,最宽处达50米,高约80米,如果夏天水盛时到此,定会感受到雷霆万钧的气势。后山瀑布水流更急,落差更大,约100米左右。前后瀑布都似从天际飞落,除飞流直下弄出的声响很大外,远看似一条白练垂落。据说,莲花生大师在酿造青稞酒时,不慎将酒糟落入凡间形成了飞瀑。我尝了尝瀑布的水,果真有甜味。

  勒乡是我们此行最远的地方,所以它也有"山南边境第一乡"的称谓。勒乡边防检查站位于勒乡附近的娘姆江边。据说,从检查站边过江,一条公路直通附近的边防哨所,那里不像亚东乃堆拉山哨所那样,与锡金用一道铁丝网相隔,而是与印度隔山对峙。中间一条公路通往边境口岸,据说因边境局势,没有通商。

  从勒乡回到麻玛已是黄昏,我们在一家川菜馆用过饭后,回到错那县驻勒布办事处的招待所。由于电压不稳,时不时还停电,黑洞洞的夜,偶尔闪现着昏黄灯光,使本来就空寂的山谷,变更加宁静。没电稳压器也是白搭,房间的电视机成了摆设。办事处唯一的愉乐活动,就是围着火堆喝酒。如此幽静的夜,又不缺氧,我更愿做的是睡觉。

  10日晨,我在鸡鸣狗吠中醒来,天还没大亮,我穿上衣服想到附近转转。8时许,附近的小学开始做早操,他们整齐的口令打破了山谷的平静。不知不觉迈入校园,与做饭的厨师元旦攀谈起来。"学校现有74名学生,来自勒布沟的四个乡,共四个班,两年招一次生,对学生实行"三包"。"在勒布沟工作一定很惬意吧?旺堆老师给了我很肯定的回答。他说这里气候好,交通也方便,每天有两班车到县城,吃得也好,夏天能种蔬菜,手机也有信号。我看见他脸上满足的笑容,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

  麻玛是门巴民族乡,清晨我漫步在门巴风情的村落,古朴的房舍,被赶出圈的牛羊,开始劳作的门巴妇女,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丹青。9点过,阳光才从山头上射过来,雪白的山峦变成了金黄,勒布沟才开始热闹起来。"山中无甲子,寒岁不知年",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舒畅。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万物有灵。

  门巴民居独具特色。在门楼上方的屋檐下,大都挂着一个木制男性生殖器模型,这就是当地人尊崇的"旺秋钦布"即"房脊神",一种为了预防灾难发生,保佑人畜平安的生殖崇拜习俗。据说,门巴族同胞在新房建竣工后,首先要举行安装和祭祀"旺秋钦布"的仪式。由新房的主人在木制男性生殖上系上装满青稞酒的小瓶子和装着青稞、荞麦的袋子,请村里的长者来主持仪式,把木制男性生殖器拴上长绳,慢慢往上拉,由长者和盖房师傅念祈祷词,进行祭拜仪式。

  11时许,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勒布沟挥手作别,"勒布美景甲西藏",有机会我还会故地重游。

拉木纳错湖

  圣湖"拉木纳错"藏语"圣母湖"之意。面积一平方公里左右,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站在海拔5100米的雪峰上俯瞰、圣湖周围俊峰环峙,圣湖犹如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镶嵌在群峰环视下。据说圣湖能呈现未来,每一个去圣湖朝拜的人,只要虔诚地向湖中凝望,圣湖就能为你显示出各种景象,为你启示未来的命运。西藏每代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都是在湖的启示下寻找,而且每代达赖喇嘛都要到圣湖朝拜一次。圣湖是西藏群众探求命运的宝镜,圣湖在西藏家喻户晓,圣湖吸引着无数的善男信女。

  圣湖,闻名遐迩,神秘而又神圣。朝圣路上,旅客时而在高山上盘旋,时而在森林中穿越,时而在草原上漫步,时而在河溪边行进,那沿途间隔着的一堆堆玛尼石堆仿佛一座座无字路标,为朝观者指引着道路。那胸怀无比虔诚,不辞艰辛探求命运的勇者,圣湖洁亮如镜,为你展现美好的未来。

  圣湖景区途径桑日、加查、曲松、乃东四县,形成一条环形线路,全程360公里,旅程时间约五天。景区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8℃。整个景区呈高山谷地状,景区内山势峻奇,风光绮丽的结拉雪山,布丹拉山、那玉河谷、拉木纳错、沃卡温泉、色吾温泉等风景名胜,殿宇巍峨。风格各异,教派个别的却柯杰?巴郎却康,恰嘎曲得寺庙。拉加里王府宫殿等文物古迹,再现游客乘车,骑马、徒步旅游的理想景区。

 


本站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最美西藏——拾起那些被遗忘的村落

下一篇:神秘美丽的西藏九大“错”湖排行榜

国郡租车地址

二维码

国郡租车淘宝店

扫一扫 手机访问 淘宝店铺

携程网供应商

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