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租车】茶马古道,用沧桑来祭奠,那一段流逝在历史大河中的艰辛和辉煌。沉寂的古道不改万千容颜,消逝的马帮已难觅旧时的踪迹。在昌都,我在想象,那关于生存和希望的行走。
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 面积: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约527公里,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
→ 人口:62万人。
→民族: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21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
→行政区划:昌都地区现辖11个县(昌都县、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138个乡。昌都作为中国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区,拥有茶马古道黄金线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有我国迄今发现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有昌都古镇和强巴林寺等众多古寺名刹共21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康巴腹心文化,它又是著名歌手韩红的故乡。
→ 景观掠影:然乌湖、来古冰川、强巴林寺、卡若遗址、乃旦寺、三色湖、盐井、澜沧江、怒江、金沙江。
昌都茶马古道,打开天堂的窗
→ 绝色然乌湖:冰雪交融美如碧玉 然乌湖湖面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晨雾,四周是山,山的顶部终年积雪,晨雾把整个然乌湖包裹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湖上的雾气,一会儿飘过来,一会儿飘过去,很像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湖水如镜子一般,锃亮锃亮的,蓝天白云好像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里面,雪山倒影在其中,千娇百媚,异常迷人。
然乌湖的美是天生的,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是巧夺天工的造化。离然乌镇十千米处有一村名“瓦村”。村里的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林区建筑,大量采用木材建造,连屋顶都是用木材铺就。晨昏时分,斜射的阳光下黑亮的
![]()
→ 来古冰川:天堂一样纯净 一场华丽的自虐 这个冰川的形成和规模,称为中国最长的冰川:在这里形成了两个冰川湖,下面的湖是油来古冰川退缩形成的,上面的湖是由阿扎冰川退缩形成,湖面比来古冰川高近50米,而两湖之间是由长300~500米,宽40~50米的阿扎冰川的冰?垅湖坝间隔。来古冰川的冰川的冰舌伸到湖中形成白蓝相间的冰崖,30~40米高、300米左右宽,波澜壮阔的惊叹。
来古冰川旁的来古村,村子四周雪山耸峙,当歌岭、夏那峰、布汪拉、达玉障堆四峰环绕,每座雪山均推下巨大的扇型冰川,在冰川前沿形成堰塞湖。来古村在冰川和雪山之间散落而座,牛羊出户,鸡犬互鸣,田园阡陌,佛塔桑烟,一派胜境。
站在高原的冰川湖泊前时,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纯粹,而大自然又是多么的奇妙,突然了解到为什么藏民会信奉雪山为神,她真的如神仙一样美丽、神圣。
→ 强巴林寺:被神灵宠爱的神秘地方 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是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喜饶桑布建于1444年,属黄教格鲁派,是昌都地区格鲁派寺院里最大的。它下分五个扎仓:林堆、奴林、库秋、夹惹卡巴等、这里曾由格鲁派的祥雄曲旺扎巴、楚顿朗卡白,年堆冲贡嘎扎西、三世达赖索朗加措等著名的高僧主持过该寺,这年闻名全藏的昌都强巴林寺传达承十三世堪布。后由帕巴拉三世通娃顿丹起传承世代主持该寺,到那时,该寺在康区已有一百三十个分寺,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
强巴林寺的建筑宏伟,色彩绚丽,进去经堂内,摆放了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精美的唐卡画。最值得一看的是它的神舞,在每年的酥油花节期间(时间在藏历年左右,即公历新年后一个月左右)表演的一种神舞,表演主要由动作大气、场面宏大、舞蹈者都戴着狰狞逼真面具表演的“古庆'神舞和服饰华丽舞姿古朴的钺舞组成。这是在西藏高原享有盛名的一种神舞!
→ 查杰玛大殿:虔诚的转经之地 于公元1285年由桑吉温奠基修建,1328年竣工。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距今有700多年历史的查杰玛大殿是昌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一座古寺,系达隆噶举派的主寺之一,该大殿呈四方形,三层,高48.15米,建筑面积3335平方米。整座建筑融印度、尼泊尔和藏、汉风格为一体,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殿内至今珍藏着许多文物精品,如桑吉翁的银质佛像、传说为格萨尔王用过的马鞍和战刀、八瓣莲花的时乐金刚像、明清时代的唐卡、不同历史时期的金属造像、雕刻精美的经板等。
当地群众流传着“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马大殿”的说话。
→ 窥视乃旦寺:我的寂寞有谁懂 寺庙四面山峦遍布着葱绿的树木;西面为吉曲河,景色宜人;北面多宗山犹如十六罗汉,故名“乃旦寺”,意为“罗汉堂”。 乃旦寺由大伏藏师觉久林巴(亦称“贡觉旦增”)于1820年(藏历十上绕迥之铁龙年)创建,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乃旦寺由上妙不变佛殿、护法神殿、威宝集会大殿;系二层藏式平顶建筑。底层为佛殿,设有厨房、仓库、僧舍等,有房14间,其中有一间为经典房,内置《甘珠尔》和《丹珠尔》各一套。护法神殿;位于佛殿东面,面积9柱,高二层。殿内供有护法神泥塑像9尊,四周墙上绘有千尊佛和八大菩萨(即:文殊、金刚手、观音、地藏、除盖障、虚空藏、弥勒、普贤)壁画;上层为僧房(修行室)。威宝集会大殿:位于护法神殿后面。现藏有旧唐卡五十多幅,弥足珍贵。整座寺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红教发展提供
![]()
→ 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 是一处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遗址,距今约四千年,是中国西南地区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出土有房屋遗迹二十多座,还有许多古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制生产工具以及谷物、兽骨等,对研究西藏早期历史有重要价值,占地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文物种类繁多,古文化堆积层丰富,被考古界和古人类学研究者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
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居住。卡若遗址发掘的资料说明,西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拓这片广阔的土地。遗址其中包括原始村落、各种石器、骨器、陶器、谷物等各类文物三万余件。其中出土的双体兽形陶罐极为珍贵,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为前3000-前2000年左右。遗址分早晚两期。
早期 :红烧土房屋,分圜底、半地穴、地面房屋三种。磨制石器、陶器和晚期相比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其中陶器的刻划纹和黑色彩绘以及单耳罐、带流罐、带耳罐等均不见于晚期;晚期 :石墙房屋,为半地穴一种类型,可能出现半地穴楼屋。打制石器、细石器和晚期相比明显增多。
→ 传奇三色湖:诗意的水彩画 一个湖群三个湖却有三种不同的色彩,黄、白、黑,湖色各异,此为奇哉!雪山、森林、绿草如茵,飞瀑直下,云雾绕山间,清涧石上流,此为美哉!海拔4200米左右的三色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边坝县边坝镇境内,白湖藏语称“错嘎”,湖色灰白,绿树倒映湖面,鱼儿跳跃湖上。黑湖藏语称“错那”,三湖中面积最大,远看似
![]()
三色湖的成因,目前有三种,但皆未定论。一说是因为水深各异,故色彩不同;二说是因为湖边岩石矿物质的不同,造成湖色不同;三说为湖底水生植物不同,故影响了湖的颜色。
三色湖群绿树环抱,皆有飞瀑直入湖中,奇在飞瀑虽清,但入湖则变色。黑湖有溪与白湖相连,但黑湖之水入白湖则由黑变白,令人称奇。三色湖群边的岩石,千姿百态,或龙或虎,形态逼真。除了欣赏三色湖的奇景外,在三色湖区还可以一览百年前边坝宗的旧址,古城残垣,凭吊古今,发思古之忧,慨今日之变。
→ 盐井:沧海桑田 恍若一梦 盐井是昌都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横断山的峡谷古镇里。
澜沧江畔深邃的谷地,高耸的雪山,汹涌澎湃的水流,郁郁葱葱茂密森林,形成澜沧江大峡谷的高山峡谷景观。盐井的盐田称之为“阳光与风的作品”,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古老制盐术。盐井的盐业生产迄今保持着原始的方式。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块盐田面积大约在6-8个平方米,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据资料介绍,其含盐量高达30.7克/升。
盐井分为上下盐井,仅有一条沟相隔,但却存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上盐井信仰天主教,下盐井信仰藏传佛教。盐井的两种宗教和平共处,有的一个家庭不同成员信仰不同宗教,除信仰外,生产生活一切相同,成为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昌都康巴藏民“一妻多夫”的幸福生活
昌都地区仍以一夫一妻婚为主,一妻多夫次之,一夫多妻极少,且一妻
![]()
康区藏族的婚姻既有娶妻婚,也有入婚。但一妻多夫家庭均为娶妻婚,尚未发现可几兄弟入女方家的情况。由于多夫,在提亲时,有的要明确说明是几兄弟娶妻,也有的不说明。举行婚礼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较多的一种是一人为代表参加婚礼,这种情况大多是长兄为代表娶妻,以后弟弟们逐渐长大后,与妻子发生性关系,从名誉上丈夫变成事实上的丈夫,完成共夫家庭。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外,代表者不一定长兄。婚礼一般连续三天至七天,在婚礼期间,新郎新娘不得圆房,均分开居住,几天过后,新娘返回娘家,然后十天半月,或一月、两月甚至半年一年,再由男方家接回,开始长期的夫妻生活。一妻多夫家庭子女对父亲的关系,从称谓可见一斑。其称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称大哥为爸爸,其余为叔叔。在芒康还有称大哥为爸爸,其余的依次为大叔、二叔、三叔的。如果大哥去世,则可称二哥为爸爸。
在昌都,对多夫家庭的妻子,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评价标准,如果能搞好几兄弟的团结又孝顺父母,一家和睦相处,则认为很贤惠,受到舆论的称赞。反之,如果弟兄婚后闹着要分家,则说妻子偏心,会受到舆论的指责。在性生活上也不偏心,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时很体谅,家庭十分和睦。在家庭中妻子处于一种自然的、正常的地位、既没有明显的男尊女卑,也没有女尊男卑之类的文化习俗。大体还是妻子干家务活,带小孩子和做较轻的农牧活,而丈夫们主要是干较重的农牧活及出售农牧产品等对外经济活动,其分工的基础主要是根据年龄和性别特点进行的,并不特别歧视妻子,妻子也没有特别权力。
夫妻同房,以前的资料记载一般是丈夫在门口放置一个信物表示,其他丈夫就会自然回避,在昌都调查,则有一种新的方法。有的家庭,丈夫们之间有一种默契,并不需要任何明显的方法,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兄弟中谁与妻子同房,如睡觉时兄弟不在,去了妻子房中或睡觉后兄弟离去等。因每天在一起生活,从一些细微的举动既可知晓,于是其他的丈夫自觉回避。
昌都茶马古道:天堂秘境 沧桑容颜
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最高、最险、最神奇的道路,因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而得名。它自云南和四川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交会于西藏的门户——昌都,是千百年来汉、藏等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也是滇藏、川藏公路的雏形。
“茶马古道”是内地与西藏进行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商道。历史上,“茶马古道”几乎贯通整个昌都地区,滇藏线214国道、川藏线317、318国道,以及303省道等,都是旧时“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侧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最特殊的地域名称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的陆上交通大动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对外开放的金钥匙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大开发的重要基石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经济大繁荣的命脉
茶马古道——昌都地区旅游发展的着力点
昌都,这片圣洁美丽的土地上,造物主毫不吝惜地创造了慑人心魄的神山圣水,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创造了古老而独特的康巴文明。这一切,犹如巨大的磁石令无数旅游者心驰神往。
|
下一篇:汽车A柱盲区——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