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租车】2012年10月,云南省农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结果,入围云南六大名鱼的品种是丝尾鳠、滇池高背鲫、大头鲤、滇池金线鲃、鱇鱼良白鱼、云南裂腹鱼,丝尾鳠居于六大名鱼榜首。这六种名鱼大多曾经一度濒临灭绝,经过专家们的努力现在都已经实现人工繁殖。。。
昆明租车小编经过各种渠道查询还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吃上这些美味,只能召唤咱们万能的吃货粉丝了,欢迎各位神级吃货们给大家爆料!
丝尾鳠
丝尾鳠,是澜沧江水系的一种土著鱼类,国内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境内的南腊河、罗梭江、打洛江等支流里,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体色鲜艳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逐渐转浅,至腹部为白色;各鳍色彩艳丽,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脂鳍外缘略红,尾鳍红色。颌须甚长,可达臀鳍条末端,当地人形象地称之它为“长胡子鱼”。丝尾鳠体色鲜艳,无肌间刺、肉质洁白细嫩,历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当地最名贵的土著鱼类之一。
2009年西双版纳州丝尾鱯人工繁育获得成功,为人工养殖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奠定了基础,2012年4月13日,在景洪举行的“中国·西双版纳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仪式”上,带着中国人民深情厚意的12余万尾叉尾鲶、丝尾鳠、云南华鲮鱼苗和部分成鱼被放游澜沧江·湄公河。
不知道现在版纳能不能吃到这种人间美味了?版纳的小伙伴们有知道的吗?欢迎给吃货们爆料!
滇池高背鲫
滇池高背鲫鱼是云南滇池土著鱼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滇池及其水系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系全雌性群体,行孤雌繁殖,保持了品种性状的稳定和群体生存延续而成为鲫鱼家族的新秀。滇池高背鲫鱼在云南滇池、星云湖、程海、牛栏江、金沙江等江河湖泊中均有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充足的种质资源,属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体形为纺锤型,体长为体高的2.28倍,体色银灰,背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杂食,适应性较广。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极为可口。
2013年5月31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将在3—5天内将700万尾优质滇池高背鲫投入滇池,以改善滇池水质。
现在这种鱼可是担负着净化滇池水域的重任,相信吃货们马上有口福了~
大头鲤
大头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由于多年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影响,大头鲤的数量急剧下降,几乎走到了灭绝的边缘。2006年以来,当地水产部门与有关科研机构在江川等地建立了人工繁殖研究基地,成功提纯保育纯种亲本大头鲤100组,年繁育大头鲤鱼苗400万尾以上,使之回到寻常百姓餐桌上成为了可能。
玉溪江川、通海地区的小伙伴们,这种鱼回到你家的餐桌了吗?有知道的吗?
滇池金线鲃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滇池水域特有土著鱼类。体侧偏,鳞圆形,侧线鳞较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上世纪50-60年代,滇池金线鲃曾经是滇池水域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水质恶化等原因,目前在滇池水域中已难觅滇池金线鲃的踪迹,仅少量生活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龙潭中。1989年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挽救及恢复濒危鱼类资源,近年来,云南省加大了对本省珍稀濒危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科研力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滇池金线鲃驯养繁殖技术的成功突破为滇池金线鲃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经过前期的调查,在基本了解滇池金线鲃生物习性的基础上,从滇池上游溪流引种滇池金线鲃200尾,进行人工繁殖研究。
研究人员克服滇池金线鲃饲养、催产和孵化各环节的困难,成功攻克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的技术,至2008年,项目组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线鲃二代仔鱼10万余尾。
2012年2月6日元宵佳节,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杨君兴课题组研究繁育的近两万尾滇池金线鲃苗种在西华湿地公园放归滇池。
貌似还在繁殖阶段,数量较少,吃货们还是坐等吧~
鱇鱼良白鱼
鱇鱼良白鱼,俗称抗浪鱼,云南省抚仙湖的特有经济鱼类,体细圆且稍侧偏,鳞小,体呈银白色,北部较暗,喜水质新鲜、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个体小,但肉味鲜美,在历史上一直是抚仙湖的主要捕捞品种,一般年产量300-400吨。由于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繁殖栖息地遭到破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鱇鱼良鱼资源急剧衰退,1998年产量下降到7吨,2001年产量仅为0.9吨。2002年抗浪鱼被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2006年,鱇鱼良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从2007年开始,云南省连续在抚仙湖积极开展抗浪鱼放流活动,车水捕鱼的特殊景观又现抚仙湖畔。
抗浪鱼可是澄江旅游必吃的一大名产啊,小编以前为大家整理过一篇“来自天宫的抚仙湖抗浪鱼”,里面有抗浪鱼的详细介绍,没看过的小伙伴请回复“抗浪鱼”。
云南裂腹鱼
弓鱼是洱海土著鱼类大理裂腹鱼和云南裂腹鱼的俗称。对于弓鱼名称的由来,在大理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被流放到大理期间,到洱海边游览时,发现洱海中游着一种鱼,成群结对的首尾相衔,游动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就像是一把巨型的弓。于是,杨升庵满怀赞赏之情,非常形象地将这种鱼称为弓鱼;另一种说法是,这种鱼在水中游动时,身体会弯曲成弓形;还有一说,是这种鱼非常喜欢跳水,并且还跳得很高,跳出水面的时候,身体总是弯曲成弓形。
被称为弓鱼的两种裂腹鱼,背上长满非常细小的鳞片,其腹部肛门的两侧,却分别有一块像鳞片一样的裂纹,因此有裂腹鱼之称。成鱼每条重2两—3两,骨少肉密,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
弓鱼的丰产期在春季桃花盛开时,食法以清汤加青蚕豆米与鱼共煮,这种烹调方法菜名叫桃花鱼。清代大理学者师范写的“内腹含琼膏,圆脊媚春酒”,说的就是春食弓鱼的盛事。弓鱼还是大理佳肴沙锅鱼的主要原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远近闻名,深受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