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态非主流自驾游之线路攻略五【国郡租车】-线路攻略-昆明国郡经贸有限公司|昆明国郡租车-云南昆明租车为您提供云南省出行解决方案logo
0871-65026613
当前位置:首页>景点线路>线路攻略
全部 556 自驾线路 0 包车线路 0 线路攻略 556

云南生态非主流自驾游之线路攻略五【国郡租车】

时间:2014-06-14
线路五:长江第一湾、南部乌镇  女儿国消失的地平线人对大自然畏惧茨中、高原山水神在的地方
推荐关键字:
 1. 长江第一湾、南部乌镇  2. 女儿国  3. 消失的地平线 4. 人对大自然畏惧 5. 茨中、高原山水  6. 神在的地方
途经:昆明-丽江(长江第一湾、南部乌镇)-泸沽湖(女儿国)-虎跳峡-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雨崩(现在的热点,人会对大自然畏惧)-德钦(茨中、高原山水)-丙中洛(神在的地方)
推荐车型:轿车  SUV  商务车 
预计天数:5-7天
预计里程:2600公里
预计租车费用:2000左右(舒适型)
预计油费:2000左右
预计过路费600左右
其它费用(吃住):2000左右
丽江
  丽江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 26°86',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4476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资源

旅游资源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有13000多种植物,占云南省植物种类的70%,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中英合作复建项目--丽江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建的丽江高山植物园于200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3%。丽江98.2%的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面积是中国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
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
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取得成效。 
 
水资源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439万kw,占云南省的11%,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09.3万kw。金沙江流经丽江的河段上,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058万kw;除金沙江外,丽江境内的93条较大河流上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2.5万kw,可开发65万kw。装机容量在1万kw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6条。按照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方案,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河段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建设方案(即:虎跳峡水库、虎跳峡水电站、两家人水电站、梨园水电站、阿海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83亿千瓦时,是中国规划中最大的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矿藏资源
 
  丽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有地台型矿产、地槽型矿产,矿产资源具有地区特色。已发现30多种矿产,350多个矿产地,天然气产地一处,几十处地热产地。其中煤、铜、砂金及其建筑材料(大理石、石灰石、石灰角砾岩、瓷土、滑石)等矿种具备了一定的优势。铁、钛、铬等黑色冶金工业及镍、钻等有一定的远景储量。

 旅游景点

  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
 
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 
 
玉龙雪山
 
,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玉龙雪山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即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蓝月谷当地的居民习惯称其为“白水河”。晴天时,水是蓝色的山谷呈月牙形。白水河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湖水近乎凝固的湛蓝中,有些许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
 
  甘海子是玉龙雪山东麓的一个开阔的草甸,天然的大牧场,距丽江县城约25公里。这里原是一处高山湖泊,后因地质变化,出水口扩大,所以当地百姓俗称“干海子”。其实,“干海子”并不干,人们把“干海子”叫成了“甘海子”。
  甘海子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最近的、也是最佳的地方。在这里你可看到玉龙雪山的十三个高峰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借助望远镜领略"绿色奇峰"的现代冰川奇观。
 
  冰塔林冰川末端由于消融而残留的塔状冰体,称为冰塔。它往往已与冰舌分离。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冰塔与冰塔之间往往密布冰碛,冰碛中可能有死冰。
 
  束河古镇束河八景: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
 
  龙潭映雪,以五孔桥、得月楼、雪山及黑龙潭中的雪山倒影组成的影像成为丽江的经典风光明信片,也成为游人在丽江拍照最多的取景之一。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
 
  五凤楼,凤楼原址位于丽江县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玉泉公园黑龙潭畔。五凤楼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从四面看都象5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平面呈方形,五凤楼高20米,进深3间,通面阔18.9米,通进深 17.8米。五凤楼造型特殊,构思巧妙,明、暗间格门上雕牡丹,梅花、石榴等。1983年1月,云南省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1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牦牛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北端,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丽鸣公路,南临黑水河,西依玉龙雪山东麓,北达雪花村上部,面积16.6平方公里,景区内生活着彝族,藏族村落。村民以牧业为生,民风古朴,民族文化气氛较浓郁。牦牛坪景观为典型的草甸牧场
 
  万古楼是丽江标志性的建筑。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因谐其音,名为万古楼。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主体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柱长22米,反映民间“好事成双”的说法,以及婚嫁选择双日为吉的习俗。采用16根通天柱,反映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有开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传说,寓意纳西儿女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东巴万神园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玉峰寺旁。神园正门两个巨型图腾柱与雪山主峰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中依次排列分布着三个巨型法杖,长240 米、宽6米的神图路,两道神门,三个东巴至尊神。轴线两边广阔的区域,左为神域,右为鬼蜮,分别雕有三百多尊自然神、护法神、家畜神及各类风流鬼等巨型木雕。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每年有3万只左右, 57种的候鸟过冬。因此拉市海也是候鸟的天堂,湖面海拔2437米。
 
  文海位于玉龙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平均海拔3180米,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片区之一。
 
  清溪水库位于丽江市北郊,丽江民族中专附近。
 
  玉峰寺位于玉龙山的南麓,距离丽江县城13公里。玉峰寺建于清康熙末年,是丽江著名喇嘛寺之一。
 
  观音峡景区位于丽江市17公里处的七河乡,占地面积16000亩,被人们誉为丽江第一景。
 
  玉水寨是丽江神龙三叠水生态旅游公司开发的一个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玉水寨有众多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景观,例如神龙三叠水瀑布群、三文鱼养殖生态观光、古树和玉龙山最大的神泉、东巴壁画廊、东巴始祖庙、白沙细乐展示、纳西族古建筑和传统生活展示、东巴祭祀活动、传统祭祀场、东巴舞展示、纳西族传统水车、水碓、水磨房、高山草甸风光等。
 
  小落水村是母系社会最后一个部落,位于泸沽湖北部,处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泸沽湖的小山谷里。也是云南境内泸沽湖边的最后一个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线就在村口,环湖公路在此明显的被切为两半:石子路面是云南,柏油路面则是四川。
泸沽湖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2690.75m,面积约48.45km2。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族,也有部分纳西族和普米族同胞居住。摩梭族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泸沽湖
主要景观
泸沽湖
 
  泸沽湖 不仅水清,而且岛美。泸沽湖四周青山环抱,湖岸曲折多湾,共有17个沙滩、14个海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远看象一只只绿色的船,飘浮在湖面。其中,云南宁蒗一侧的黑瓦吾岛、里无比岛和里格岛,成为湖中最具观赏和游览价值的三个景点,被誉为“泸沽三岛”。也是泸沽湖云南段湖岸线虽没四川长却胜过四川的原因。黑瓦吾岛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岛上树术葱笼,百鸟群集,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也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总管的水上行宫,美国学者洛克也曾旅居于此。
  泸沽湖自然造型十分优美,周围山峦环绕,神姿仙态,洲湾堤岛,或隐或现。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无数大大小小冲积而成的片片扇表开阔沙滩,提供了游客休息游玩的天然处所。湖东南三家村后山上,有一幽谷蜿蜒而下,这里清泉淙淙。小巧玲珑的“菩萨洞”就幽藏在这条溪谷之中,它是游客养情怡情,避荫纳凉,领略幽谷风光的绝妙境地。泸沽湖具有浓郁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摩梭少女的风姿,独木轻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渔歌,堪称“湖上三绝”。在泸沽湖的每个山湾村寨,你都可以看到那些穿着秀丽衣装,落落大方,清秀美貌的摩梭姑娘。
 
  泸沽湖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摩梭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使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摩梭母系部落
 
  格姆女神山下的小落水村是云南境内泸沽湖边的最后一个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线就在村口,它是摩梭部落最古老的村寨之一。古老的民居建筑,原生态摩梭民风民俗,至今保存完整。成为游客和专家学者体验摩梭风情的基地。
 
草海
 
  15000亩草海,是镶嵌在泸沽湖东面的翡翠。37种水生植物,42种珍禽异鸟,再加之11种鱼、虾、贝、螺、蛙,构成罕见的生物大观园。草海内芦苇如墙,水路错综,红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划着猪槽船出没其中,悠扬的“啊哈吧啦”民歌在水草丛中回荡。这份自在,这份逍遥,心又醉了,人也痴了。
 
走婚桥
 
  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这座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的木桥,长达300余米,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黑喇嘛寺
 
  建在草海旁的黑喇嘛寺,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场所。是泸沽湖唯一的黑教寺庙。寺庙按律举行的法事活动,成为摩梭人盛大的节日。末代土司王妃府 泸沽湖末代左所土司汉族夫人肖淑明的居所。肖婆婆在这里向海外游客讲述她的传奇人生。
 
扎窝洛码头
 
  草海摩梭部落村寨。地处草海边沿深水区。村内有大型摩梭歌舞场所,湖边有餐饮住宿场馆和水路码头。在此登舟,经过草海,进入“亮海”(泸沽湖深水域),直达博凹岛(王妃岛),沿博凹湖湾在洛洼村上岸,是泸沽湖最具特色的游湖线路。
 
洛洼堡
 
  摩梭洛洼部落村寨临湖的半岛山包。建有望海亭一座。登上洛洼堡,左看“草海”绿波翠,右看“亮海”碧浪连天,泸沽湖秀色尽收眼底。
 
博凹湾
 
  洛洼半岛至博凹半岛之间的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湖湾水域,生长着成片的菠叶海菜(泸沽湖独有的水生植物),洁白的小花浮在晶莹的水面上,宛如满天星斗。湖湾山坡,山花似锦,青松翠柏,亭亭如盖。无论是水路荡舟,或是旱路骑马,在博凹湾中,都会获得身入瑶池仙境的感受。

情人树
 
  博凹半岛的山坡上,有两棵青松长至半中时陡地左弯右横,两树相连,交织一起,形如拱门,构成天地灵气的奇观。古诗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摩梭女儿国的“阿夏”情侣树,是人间爱情的天证。如诗如画的博凹半岛,是天下情人最为流连的地方。
 
博凹岛
 
  与博凹半岛响应的博凹岛(王妃岛),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豪华的别宫,来用安置来自雅安的汉族夫人肖淑明。16岁的肖淑明,在这个岛上消磨了她的整个青春年华。如今,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徘徊在岛上的废墟间,令人感慨良多。
 
小草海
 
  后龙山下,摩梭阿洼部落村寨间的湿地,约1000亩,水草茂密,鱼虾丰硕,是平坝区水鸟的栖宿地。每年秋冬,百鸟翔集,人行水边,鸟雀不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村寨群落中的一块净地。
 
鸭子垭口
 
  小草海上的山岭中段,山势中断,形成一半月形垭口。秋冬时节,“亮海”中的水鸟,成群地飞越垭口到小草海中栖宿。以前,黄昏时分,当地乡民常在垭口横布一张鱼网,短时便可捕捉野鸭十余只。此种行为,现已禁止。
 
祭神台
 
  建于鸟觉山顶。楼台亭廊,工艺精美。摩梭人以女为大,称泸沽湖为“谢纳咪”(母海),尊崇格姆女神。祭神台下,母海碧波万顷,格姆女神山拔海而起,高耸入云。摩梭“转海节”、“转山节”期间,摩梭人举家前来,在此祭拜母海神山。作为景点,祭神台是观赏湖光山色的胜地。
 
鸟觉湖湾
 
  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一湾湛蓝的湖光,一湾幽静的丛林,一湾嶙峋的山石,构成鸟觉湖湾与众不同的特色。而湾中的一片石滩,铺积着无数色泽金黄、纹理如画的精美石片,堪与南京“雨花石”比美,系泸沽湖一绝。
 
转山古道
 
  鸟觉山属后龙山脉,茂林中隐藏着摩梭人“转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后龙山脊,可经博凹湖湾,到洛洼摩梭部落村寨。“鸟觉—洛洼”转山古道,是游山看水的黄金线路。

后龙山

 后龙山是楔入泸沽湖心的一个长岛,逶迤长达4公里。后龙是摩梭神话传说中的男山神,他与格姆女神是一至至爱情侣。他俩化为山岛,白天隔海想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沿后龙山脊的转山古道观光,左看“草海”、右看“亮海”,景观丰富,妙语如珠。“上山看海,下海看山”,后龙山兼得观山看海之妙。

洼垮湖湾
 
  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这里地域开阔,横面的女神山,秀美的安娜俄岛,还有十里沙岸,都在湖湾画图中,此处的码头景象十分特别,数十条色彩鲜亮的游船,不是停靠岸边,而是随意漂浮在水中,仿佛完全是为了点缀景致,确实构成了赏心悦目的画面。经过湖湾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丽江,因此,洼垮湖湾就成为旅游团队的驿站。
 
情人滩
 
  洼垮湖湾的十里沙岸,杨柳依依,环境优美。黄昏时分,双双情侣携手漫步,纵是无语,也尽得温柔。
 
情人堡
 
  洼垮湖湾岸上山脉,其形状酷似屈膝仰卧我睡美人。摩梭村寨成年儿女,常邀约到山间互表衷情。“哪里去,哪里去,走婚去!情人堡,情人堡,看星星!”——是当地青年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达祖湖湾
 
  达祖湖湾的特别地位,除了位居女神仙下,怀抱安娜俄岛的景观价值外,还在于湖湾拥有一个完整而纯粹的纳西村。纳西族历史悠久,纳西文化博大深厚,进纳西村体验纳西风情,在唱罢“泸沽湖情歌”之后再唱“纳西姑娘花花色”,感受又不同。
 
安娜俄岛
 
  达祖湖湾中的安娜俄岛,是泸沽湖的一颗珍珠。小岛林木葱笼,岛岸怪石玲珑。沿曲径登上岛颠,前年,大半个泸沽湖尽收眼底;后观,巍巍女神山高耸云间。从纳西村划船到安娜俄岛只需15分钟,如果旅程时间紧促,那么,安娜俄岛之游,在一两个小时里,也能领略到母海神山的情韵。如果时间充裕,在岛上观山看水之余,就地野炊,品尝湖鱼的鲜美,同时与纳西姑娘或摩梭姑娘对歌,将是终生难以忘怀的快乐之旅。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从达祖纳西村后的转山古道,经柏香林,可到顶端女神庙、女神洞。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泸沽湖形如半月,只有登临女神山才可窥见泸沽湖全景。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从山头到脚,转山的队伍形成一条条色彩绚丽的长龙,“女神歌”响彻云天。中国名山成十上百,格姆女神山以“天人合一”别具风采。
 
泸源崖
 
  泸沽湖总容积在19.53亿立方米,超过云南滇池,湖水补给除雨量和泉水外,主要在于泸沽湖自身的地下水。泸源崖就是泸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此处石崖如削,景观独特。坐在崖下的石礁上,遐想天工造物的神奇与和谐,定会涌起许多关于天地人和的感怀。
 
泸沽湖小落水村
 
  云南小落水村位于泸沽湖北部,处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泸沽湖的小山谷里。小落水村是云南境内泸沽湖边的最后一个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线就在村口,环湖公路在此明显的被切为两半:石子路面是云南,柏油路面则是四川。
  无论对云南还是四川来说,小落水都是最深处的那一个,也是被多数人遗忘的那一个。不为人知的是,这里有格姆女神山最临近的庇护,有泸沽母亲湖的最直接的怀抱。
  小落水村全村只有二十四户人家,是泸沽湖畔一个传统而古老的摩梭村寨,旅游业不发达,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劳动恋爱着的摩梭人,很少有游客足迹,只有那些背着沉重行囊环湖行走的驴友偶尔来到村头湖边,摄影留念,喝酒聊天。是被人遗忘的人间天堂,比四川段泸沽湖更具有原生态的感觉!
  由于该村美之摩梭代言人“娜金拉初”代表小落水村开始进行旅游宣传,小落水村才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
  小落水村耕地极少,只能种一些玉米和马铃薯,家家户户既养牲口又打渔,但由于土地资源及地理环境的局限,他们的生活水平仅能糊口。小落水村的民居离湖边较远,步行约有十分钟的路程。在这里,泸沽湖岸呈弧形,湖畔长满芦苇草,坐在往大落水的猪槽船上,从芦苇之间划出去,很有诗意。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即 香格里拉县 。
 
  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香格里拉县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全县总人口近13万人,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 云南省西北部,邻接四川省。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份之一。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的藏语地名“尼旺宗”(意为“日光城”)“独克宗”(一个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另为“月光城”)相一致。
 
  后来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所著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地名“香格里拉”。主要讲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人闯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这部小说使得“香格里拉”成为西方世界“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因飞机失事“飘落”在虎跳峡北面金沙江的支流的一个小小的山谷中。奇异而且美妙的自然景色使飞行员完全忘记了刚刚从死神的手中挣脱的惊恐,脱口说出这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香格里拉”一词便不胫而走。

县制发展
 
  香格里拉县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据弦汉文史书记载:唐代属吐蕃神州都督地,吐蕃曾以中甸为前沿据点,经营并控制南诏七十年之久。自唐以来,见于汉、藏史籍者有杰汤、结达木、节达木、且当、旦当、丹当、当当、吉赕、结当、结党、结塘、杰塘、嘉塘、佳塘、镇道、嘉梅朵塘等等,皆为“结塘”一词的同音异写。“结塘”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云南志》,其《名类第四》载:“顺蛮,本乌蛮种类,初与施蛮部落参居剑、共诸川。咩罗皮、铎罗望既失邓川、浪穹,退而逼奈剑、共,由是迁居铁桥已上,名剑羌。其他在剑赕西北四百里”。(见赵吕甫《云南志校释》),“剑赕”,《云南志》以后的《新唐书·南蛮传》《读史方舆纪要》《资治通鉴》《元史·地理志》《大元一统志》《滇系》诸书在引用《云南志》时,均有为“剑赕”,可以说明《云南志》中的“剑寻赕”是“剑赕”之误。“剑羌”位于神川铁桥以上,剑赕西北,则剑赕在剑羌东南,当是对香格里拉最早的称名无疑。在较早的藏文古籍中,香格里拉县被称为“杰地”。《朗氏家族史·朗氏珍贵史籍中有关俗务史实》载:“若欲扼要叙述豪杰世系,则是:郎·古容僧格在杰(即杰汤,今中甸地区——原注)爆发汉藏战乱时向汉地进军,攻陷汉地的水城场烈,作为勇士的标志,带回汉地的赔款”(大司徒·绛求坚赞著,赞拉、阿旺、余万治译、陈庆英校,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
 
  唐贞观时,剑赕为吐蕃所占领,吐蕃人发现这里是藏区最美丽、最富饶的地方,因而誉其为“无比殊胜的宝地”。吐蕃人称其为“杰地”,南诏称其为“剑赕”。宋代,汉文史籍有将“剑赕”译写为“且当”,因“且”与“旦”字形相近,元代遂将其误写为“ 旦当 ”或“丹当”、“当当”,称大中甸为“大旦当”,藏语则称为“节打木”。今“结塘”通译作“建塘”。明弘治后,纳西语取“酋长住地”之意,称为“主地”,汉译音为“中甸”,初写为“忠甸”,后写为“中甸”。清代设厅, 沿用“中甸”之名。
 
  唐仪凤、调露年同(676-679年),吐蕃在维西其宗设神川都督府,在今建塘镇大龟山由设立寨堡,名朵克宗,为铁桥东城。宋、元、明、清皆沿称结达木城。元代为宣政院直辖地,明永乐四年,设镇道安抚司于此。弘治六年(1492年)被木氏土司占领,称大当香各寨,弘治十二年(1499年)木氏玉瓦寨。香格里拉县城城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达赖喇嘛请求互市于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朵克宗成为滇藏贸易的重要集市。
  
  明代, 曾环绕大龟山垒石为城, 后被自然损毁。雍正二年(1742年),总督云贵部院中协、副总兵孙宏本奉命驻兵中甸,筑土城一座,斜挂于百鸡寺东面山腰,周长360丈,高2丈2尺,厚4尺2寸,安设四门城楼,无垛口、炮台,墙外无壕沟,县衙门外,还建有兵房数十所,作为兵寓。明中叶后属云南丽江军民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设中甸厅,辖于云南省。雍正、乾隆之时,境内矿业兴旺, 四方商贾云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同知海米纳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丽江军民府兼中甸抚彝府同知辛本柔重修西门城楼。同治八年(1869年),被都司张润纵兵烧毁。重修不善,民国10年(1921年),县长虞铖将省府下拔恤金4000两以工代赈,动员民众构筑新城。新城在旧城墙覆木杰檐,盖以草饼,以防风雨。城有城堡8座。城中大龟山山巅建有佛寺,下有井泉一眼,水源充沛。民房围绕龟山而建,以石块铺筑衢道路。后由大中甸境土千总何荣光将城墙向外扩宽20余丈,新筑城墙80多丈。城中分金龙、仓房、北门三街,中心有一亩多空地称四方街,为集市交易场所。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缅甸,切断滇缅交通, 大批援华物资只能越过喜马拉雅山从拉萨经滇西北运抵昆明, 中甸县城又成为滇、藏、印贸易的中转站。
 
  1950年和平解放后,归属丽江地区行署。设大中甸区,辖六村、城北、城南5个街。1954年12月迪庆藏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 决定将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机关大院建大城北吉拉山脚,1957年, 三街合并成立中心镇人民政府(村级),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并设州府于中甸县。1958年修通中德、中乡公里,汽车运输代替了马帮运输,中甸县城成为滇藏、滇川交通枢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藏、甘孜、云南及内地各省来香格里拉经营者不断增多。1963年,建中共中甸县委大院于龙潭河东侧中段。1965年年改为县辖镇。1967年,迪庆州人民政府又重建大院于江克山前。1974年后城市建设加快,1989年后又批准机关职工、城镇居民在城区建盖住房,至1990年,县城已建有长征、和平、建塘、红旗、向阳、西环、进香、老州八条路,仓房、北门、金龙、文明、团结五条街, 五个居民新村。
 
  1997年建成环东路,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专家论证,认为中甸在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与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十分相似,遂向世界宣布:世人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就在中甸。1998年,将大中甸乡与中心镇合并建立建塘镇, 辖北门、金龙、仓房、城南、城北5个街道办事处,尼史、红坡、吉迪、解放、诺西五个村委会,镇政府住地海拔3300米,为迪庆州府和香格里拉县政府所在地。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旅游景点
东坝九仙峰
  九仙峰位于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东坝,距县城98公里。主峰72 海拔5245米。和玉龙雪山有着极其相似。主峰72名字由来:在云南迪庆有一位名叫阿72的他做人厚道,关心穷苦人。被当地人称为耶稣派来的救世主。很不幸2013年6月12日被杀死。之后在家乡香格里拉东坝九仙峰被称为主峰72。

东坝九仙峰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部,距县城130公里,总面积21908公顷,属省级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点为江边行政村,仅1550米,海拔高差达3896米。整个保护区4000米以上是陡峭的悬崖和高山流石滩,地貌呈阶梯状分布,依次为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山脚到山顶的温差达22。8℃。该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及栖息于此的野生动植物而设立的寒温带针叶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系“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片区之一,植被自然垂直分带明显,自然景观完整,有纬度最南最低的第四纪冰川,年融水达664万立方米,山上有众多的苔藓湿地。区内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隔江相望共同构成举世闻名的虎跳峡,峡长20余公里,江水落差213米,分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三段,共有险滩18处,江面最窄处仅20余米。
 
  哈巴雪山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云杉、冷杉、铁杉、红豆杉等上百种乔木;有虫草、贝母、天麻、雪莲等名贵中药材;有杜鹃、报春、龙胆、百合等各种高山名贵花卉;有松茸、羊肚菌、猴头菌等136种野生食用菌。原始森林里还栖息着小熊猫、毛冠鹿、林麝、岩羊、藏马鸡、红腹角稚等珍禽异兽。全世界约有杜鹃属850种,中国约有560种,云南约有250余种,横断山一带的杜鹃花品种竟占到全国总数的41%,而在哈巴雪山地区则可看到。
 
  黑海:因水色如墨而得名,黑海中还栖息着数量较多的高山溪鲵,俗称“雪鱼”或“娃娃鱼”,在气温合适的时候,“雪鱼”们会在湖底汇成环状。
 
  圆海:位于黑海东北侧,海拔4150米。湖小而浅。最深处1。5米,比黑海低50米,但地处山坳,气温较暖和,积雪不厚,杜绝花盛开时节,湖花相映,分外妖娆。
 
  双海:位于黑海西南侧,海拔4260米,由两个小湖组成,故名。湖水清澈幽深,周围地势平坦,杜鹃花点缀在湖畔,花色如玉。双海正南面,一雪峰兀然孤立,一缕白云常年相绕其上,缠绵依偎,形成奇景。
 
  黄海:位于黑海西北侧,海拔4300米,水质清冽,最深处约2米。湖底全为黄色砂石,映于水中,水色金黄,湖四周照样分布着成片的杜鹃,花色多为紫色和红色。离湖不远的山坡上,有大片的黄杯杜鹃林

普达措
 
  普达措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22千米处,“普达措”藏语意为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一个无任何污染的童话世界,水质和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湖清清,天湛蓝,是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净域。
普达措现以碧塔海和属都湖为主要组成部分,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普达措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5] 又称雪山太子,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雪山太子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享誉世界。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全寺仿造拉萨布达拉宫布局,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宏。主殿庄严华贵,殿内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贵气华丽,惊为天人,以描述史迹典故,弘扬佛教教义为主。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具有汉式寺庙建筑风格。松赞林寺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宝物,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等。

松赞林寺
其他景观
  天生桥:高70米,长50多米,是大自然的雄浑力作。高伟奇绝,世界上极为罕见。
  
  白水台:是自然形成的石灰华的阶梯状的水池组合,有“仙人遗田”之称。
旅游攻略推荐
 
  香格里拉旅游景点,香格里拉旅游线路,香格里拉旅游美食,香格里拉特产。
雨崩村
  雨崩村位于云南德钦县云岭乡境内,因目前无公路可通,进入雨崩,需徒步或骑马18公里,翻越3700米垭口,加之,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的念慈母峰下五子峰脚下,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真乃世外桃源。
 
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行走其间让人有旷世桃源之感。位于梅里雪山东麓的雨崩村四面群山簇拥,因其地理环境独特,所以人烟稀少,全村只有20几户人家,有西当方向和尼农方向两条驿道,以西当驿道更为方便。雨崩村有上下村之分,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书、五树同根的奇景。
 
  雨崩村地理环境独特,人烟稀少,自古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向外界,因此有人说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国内外专家们则认为,这里是香格里拉的缩影。雨崩村因充沛的降雨量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植物的生态长势茂密而又奇异,在一些老树的主干上往往可以看到寄生着许多其他植物,这种奇特现象被人们称为“五树同根”。
 
德钦
德钦 即 德钦县 。
 
  德钦县位于东经98°3’56"—99°32’20",北纬27°33’44"—29°15’2"之间,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北靠西藏芒康县,西连西藏左贡县、察隅县及我省怒江州的贡山县,南接维西县,东临四川巴塘县、德荣县。总面积为72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县城升平镇,海拔3400米,距州府中甸182公里,距省会昆明889公里。素称“歌舞之乡”。德钦又是珍稀动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1372年)至正德三年(1508年),德钦为招讨司磨几勘(芒康)与万户府(巴塘)的管辖区。明正德四年始(1509年),德钦为云南省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定占领,时称阿德酋。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木氏土知府,德钦为蒙古和硕特部控制范围。
 
  清顺治五年(1648年)至康熙四年(1665年),德钦归属西藏统属范围。
 
  康熙五十八年(1719),巴塘为清朝控制管辖,巴塘设正、副土司,德钦复归巴塘管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勘定川、滇藏界。德钦由四川省(巴塘管辖)划归云南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设阿墩子弹压委员(委员夏蝴),归维西通判节制,后试设县未果。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改设阿墩子行政委员会。任行政委员会官员者先后共12人。中华民国21年(1932年),改设阿墩子设治局。中华民国24年,以“德钦林”(林:藏语,意为寺院)之音,改称为德钦设治局,辖燕门、云岭、佛山和升平镇。
 
  1950年5月20日,在升平镇召开德钦和平解放庆祝大会。中共丽江地委派出的随军代表接管德钦县参议会和设治局,建立县级人民政权机构——德钦县设治局,隶属丽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2年5月,召开德钦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德钦藏族自治区及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在德钦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将德钦藏族自治区改为德钦县,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7年9月,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由丽江地区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建置。

旅游资源  
  该县地处两江流域,境内有巍巍雪山、激流险峡、冰川平湖、深山药材、珍禽异兽、古朴而独特的民族风情,以梅里雪山为中心的风景名胜更是独具一格,其主峰卡格博为云南的最高峰,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的主要奇观之一,是迪庆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世界上低海拔、低纬度、高温性现代明永冰川,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茫雪山保护区,有藏传佛教红坡寺、德钦寺、东竹林寺等16个寺庙,还有清真寺、天主教堂。境内有着极其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在县境内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习俗、民族节日、民族艺术、民族工艺,有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多彩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活动,动人的歌谣、优美的弦子、锅庄、热巴舞早已远扬臧区。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兀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显其姿,又紧紧相连。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的山峰。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从州府中甸乘车至德钦县城,再往城东行数公里,就到了飞来寺。此时,作为梅里雪山主体雪峰的太子十三峰,就展现在视野里。若巧逢天气晴朗,那清远澄净的蓝天,映衬着高洁雄奇的雪峰,卡瓦格博峰白色的锋芒直指苍穹。其左右排列的各个雪峰,都仿佛受其制约着,又仿佛是其麾下的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显现着奇异多姿的形态,在广阔明净的空间绘出一道白得耀眼的线条。不过,这种在晴空下一览无余的机遇并不是常有的,许多时候,云就罩在雪峰之顶,或系挂于山腰,使其呈现朦胧神秘的形象。这种缥缈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发神奇。雪比云白,比云亮,而那云,分明只是雪峰含蓄婉约的一种符号。
 
  在宗教气氛浓郁的迪庆及周边藏区,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历来把这里当朝觐之地。主峰卡瓦格博峰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藏文经典中称其为“绒赞卡瓦格博”,汉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在藏族语意里,所谓卡瓦格博,不单指最高的山峰,而是统指耸立的数座雪峰。在藏传佛教里,卡瓦格博赞神传说是噶举派的保护神。元代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杰曾来到卡瓦格博山脚下,对雪山加被开光,作圣地指南,从此以此为该教派一大修行圣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加岭》之部中,卡瓦格博原本管辖的只是密宗本尊胜乐轮的一片刹土和宁玛巴祖师莲花生的藏经地。后来,卡瓦格博神被格萨尔王收服并受了居士戒,成了佛教的保护神,统领许多地面之神,掌管雪山脚下人间的幸福和死后的归宿。其塑像供奉于山下的寺庙里,位于佛祖释迦牟尼像左侧,形象为身骑白马、手持长剑的英武战将。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德钦县城及附近的藏民在山对面的贡卡湖边燃烧柏枝、杜松子枝,以期袅袅香烟招来巡游的卡瓦格博神,传说他会在燃烧尽的香灰里留下马蹄印,藏民能依此预测一年的吉凶。
 
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丙中洛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峰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终年积雪。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乡政府驻地丙中洛坝子海拔1750米,是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整个坝子被念瓦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成三大块,平坝周围的石崖多为羊脂玉岩,南为贡当神山,北为石门关,南北遥相呼应,形似“相约无期”的一对恋人,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
日出日落
 
  丙中洛自然环境奇特、壮观,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丙中洛靠南边的地方有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冬至上午,太阳从碧罗雪山缓缓而出,太阳在狭长的天空行走不到两个小时,就匆匆地落入矗立在丙中洛西南角的贡当神山背后,时隔半个小时,太阳又一次从贡当神山背后露出歉意般的万道霞光,半个小时后才落入高黎贡山的背后,形成丙中洛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
石门关
 
  在丙中落台地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座绝壁从江边垂直而起,直冲云天,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石门关,石门关不仅雄伟壮丽,粗犷凝重,还有许多动听的民间传说,而且是进出滇藏的必经之路。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六团的指战员就由此进入西藏,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丙中洛石门关
 

本站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徐霞客游记中的云南13个景点!【国郡租车】

下一篇:云南生态非主流自驾游之线路攻略六【国郡租车】

国郡租车地址

二维码

国郡租车淘宝店

扫一扫 手机访问 淘宝店铺

携程网供应商

微信扫一扫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