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租车】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为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在9世纪中后发生的奴隶起义中,赞普陵墓全被捣毁,现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 藏王墓系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的陵墓群,位于山南琼结宗山西南方向,现属琼结县琼果区,是西藏保存下来最大规模的王陵。墓群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山地表约10米左右,远望犹似一座座起伏的小山。墓顶呈平顶形,跟内地馒头形封土显然不同,这与《通典》所作其墓方正,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记载基本上是吻合的。封土经夯实,夯层清楚,每层厚度约20-40厘米。 藏王墓究竟共有多少座?众说不一,由于长年水地流失及流沙的堆积,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辩认,从现在看到的封土堆似为九座。 据藏文史料记载:“君死,赞普之乘马、甲胄、珍玩皆入墓”,“墓内九格,中央置赞普尸,涂以金”,“墓内设有经堂五座,藏各种珍宝”等等。另据唐朝官员刘元鼎记述:当时吐蕃赞普死后,不仅有随葬品,而且还用活人殉葬,其方法是,用二根削尖的木棍刺进殉葬人的左右二肋骨放血,血尽致死。现在民间也传说墓内建有经堂五座,埋藏有三分之一克的珍珠以及珊瑚等各种珍宝。由于没有进行过科学钻探的发掘。对陵墓的规模及陪葬情况均缺乏可靠的材料,已可作为参考。 在藏王墓前有吐蕃时期的石碑二方。与松赞干布墓邻近的据说是赤德松赞(798——815在位)之陵,在此陵东侧坡地上矗立着赤德松赞墓碑一方。碑上覆宝珠翘角盖顶,顶的下面浮雕流云,四角为飞天,刀法精简,线条流畅。正面上宽78米,下宽83厘米,两侧均雕云龙纹。碑身下面已被流沙掩埋,现露出地表部分为2.3米,有关部门曾下挖3米,仍不见碑座。正面刻古藏文,碑文内容主要记述了赤德松赞一生的业绩,称颂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勇毅不拔,骁武娴文”的赞普。 另一块石碑立在藏王墓不远处的桥头边(现为县医院门口)。此碑形制与赤德松赞墓碑相似,唯碑顶略为不同。顶为重珠,盖下有承柱,亦雕流云,但无飞天,两侧为云龙纹。碑身露出地面3.56米。碑的南面刻古藏文,碑文已多风化剥落。有考证为赤松德赞(754-797年在位)之墓碑。赤松德赞为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他的文治武功仅次于松赞干布,故碑文全是歌功颂德之词:“赞普赤松德赞,天神化身,四方诸王,无与伦比。睿智聪明,武功赫赫,上自大食边境,下迄陇山隘口,无不臣服,疆土辽阔,南北东西,广袤无际。吐蕃大国,富强繁荣,境内众生,安居乐业……”。 在藏王墓前,有镇墓石狮一对。一狮已残,一狮除左腿断外,还较完整。石狮通高(带座)1.55米,座长1.2米,宽0.76米,刻工简练,形象生动。
王朝墓陵:沉睡千年的地下秘密 从外观看,藏王陵墓有高大的封土,考古队对每座墓的海拔、大小、形制都进行了科学测量。较大的墓,封土边长100米以上,高出地表20~30米。各墓封土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是用土石夯筑,选取的土质很粘稠,风干后几乎刚硬如石。至今,藏王墓河谷村庄民居的修建也与其他地方的藏式民居不太相同,他们多用湿土晒砖砌墙,而不是用石头垒墙。 那么陵墓里面有怎样的内部结构?里面都掩埋着些什么物品?这些都是人们急切想知道的。那些功名显赫的王宫贵族,在风行厚葬的年代,在其逝后人们将用什么陪伴他们一同走向生命的轮回呢? 松赞之墓内有地下宫殿群,内有五座神殿,面积约有1万平米。此墓以其绚丽的装饰而闻名……在它的内室,陈列着五种供物:在中央,鬼神被金刚顶镇伏着;顶部是由十八腕尺长的柱子搭成的柱廊,它是由叫做白旃檀的檀香木料做成的。正中央是国王的御衣,各种不同的珍宝和无数珍贵的王冠。它的上面是把护佑一切的伞,是由檀香木做成。墓穴的左面埋有松赞干布的财产,右面则是用纯金做的骑士和战马,以作为他在阴间的随从。从其陪葬的物品看,吐蕃王朝在当时确实是鼎盛非凡。 十八世纪西藏僧人穷结多吉也曾著书对吐蕃陵墓作过这样的描述:“四方墓冢分成格,丝纸拌于泥土中,以此塑成英主像,载上木车踏歌舞,安放圣像于墓中,奇珍异宝充于格,此风从此盛于世......”也证实了墓陵之中以格相分的内部结构。 但是,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其史料记载的大多吐蕃墓葬包括王陵都在动乱的社会中被惨遭盗掘。地下王陵能告诉我们更多的秘密,这还有待考古队员真正走进一座完整的墓穴的那一天,真相也许才可告白于天下。
活守墓人:陵墓背后的故事 守墓人的小房就在松赞干布墓侧旁,非常不起眼,从前的守墓人就住在这里。守墓人制度属于苯教的人殉制的延续,由杀活人祭祀变为人不被杀但需终生活守在此。 守墓人通常由藏王的宠幸近臣或贴身仆役担任,谁被选为守墓人将对他的家族来说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这一家将世代享用王朝的供养,享有奴隶和土地的封赏,但对当事人来讲,却很不幸。他其实就是一个活死人,终生不得与外界活人接触,即使有人来祭祀,他也要躲藏起来;只能吃供品,不能吃冒烟的食品,也像被祭祀一样。在月黑风高的夜晚,看见有孤独的身影在隐约晃动,那不是“鬼魂”,应该是守墓人在巡夜了。 当然除了供品之外,守墓人自有其补充的食物来源。周围村庄的牛羊要是不听话跑到墓地来了,守墓人有权把送上门来的牲畜据为己有,他会把牛羊的角用火烧烤一下,拧成一个特殊形状的弯儿,表明这已是守墓人的财产了,然后把牛羊放回,由主人家继续放养,供品不足时,守墓人就可杀来充饥了。 吐蕃王朝灭亡后,又兴起了天葬,既无藏王,又无墓可守,残酷的活守墓人制也随之消亡。 现在在松赞干布的墓上有座小庙叫松赞庙,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塑像,共有5位僧侣长住在此,但他们充当的却是守护人的角色。74岁的阿旺加措已经做了20年的巡墓人,他会定时花上4、5个小时绕着整个陵墓群转上一圈,看是否有自然损坏或人为损伤的痕迹。闲暇时则和门廊外一只小黑猫自由自在地晒着太阳;40岁的索朗顿珠是个喇嘛,一直住在寺庙大殿靠窗的角落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们解说藏王们的故事。 在我询问僧侣们的每日生活时,索朗顿珠拿出了一位穿枚红色防寒服带白色遮阳帽的女孩的照片。6年前,一位来此考古工作的女孩竟突然爱上了轮廓清癯的顿珠,她恳请顿珠和她一起去到内地,结婚生子,但顿珠摇了头。他还珍藏着她的照片,他从20岁起就已经立志在此事佛了。 面对眼前的千年藏王陵,那属于古老的人和事,那属于现代的风和月,就让它静默于水土之间,任时间的沙河细细地冲刷吧。生于山南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经诗般吟诵:“你见,或者不见,都在那里,不悲不喜。”就让藏王陵发出恒久的故事,留待后人对它的神秘往事一层层剥离吧。 当古埃及的法老之墓穿越木乃伊的咒语被人们解密,当藏王陵跨越千年被人们揭开神秘面纱,我们也许看到的只是管中一隅,可是穿越历史的尘埃,站在耸立的高原上,西风残照,陵阙萧然,其下的雅砻河无语东流。而当我们走近那神秘的墓穴,一颗好奇的心仍想知道那些墓陵里还有多少故事可以倾述流传......
|